2012届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86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6/29

1.选择题(共1题)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①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财政补贴,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

②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铁路、邮政和电信业相继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

④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选自《苏州园林》)
(二)苏州古典园林既然被称作文人山水之园,那么山水二类在园林中的位置可想而知。古代造园家甚至明确地为他们作了定位,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在这里,石又是山的代称。……
江南大地因水而充满生机,苏州园林因水而富于灵动。园林的水原本是寂静的,水面虽静,但造园家在水的处理上却有着丰富的变化。对水的创作又称理水。遍览苏州园林,象沧浪亭那样,借高墙之外的古河葑溪之水来为园林增色的做法并不多见。更多的园林,都是将园中之水当作了创作主体。它模拟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溪涧池潭,并与周围的亭台楼榭、四时花木相应而成趣。
东方艺术中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道理,在苏州园林的理水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与周围的风物呼应得当,把握了水体风景的性格特征,网师园400平方米的水面,即造成了湖波荡漾的效果。至于面积扩大的拙政园,由于设置了岛屿、桥梁之类,不仅再造了江南大地典型的湖泊风光,而且也放大了这座华夏名园的宽宏感。水是园林里美的符号,水是园林里活的灵魂。
(选自《苏园六记·分水裁山》)
【小题1】第(二)段中划线句介绍苏州园林之“山”时说“在这里,石又是山的代称。”“石”因何能成“山”的代称?请简要阐述原因。 (3分)
【小题2】请说说第(二)段选文中划线字“仅”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3】(一)(二)两段文字都介绍了苏州园林“理水”的特点,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3.名著阅读(共1题)

3.
(题文)名著阅读。(5分)
【小题1】(小题1)下面的一段话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读后回答问题。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第二自然段的赋描绘的是何处景致?作者描绘如此美景有何用意呢?
【小题2】(小题2)下列诗句引自《水浒传》开篇,请根据内容将诗句填写完整,并说说诗内所说的“三登之世”指什么朝代?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4.作文(共1题)

4.
作文。
请以“周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