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
B.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
C.扬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
2.某校为了解一个英语教改实验班的情况,举行了一次测试,将该班30位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得图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60),[60,70),[70,80),[80,90),[90,100].
3.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2分)( )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
B.老师告诉大家,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加以治疗。 |
C.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 |
D.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某部队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
4.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是ρ= {#mathml#}{#/mathml#} cos(θ+ {#mathml#}{#/mathml#} ).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 {#mathml#}{#/mathml#} (t为参数),则直线l与曲线C相交所成的弦的弦长为{#blank#}1{#/blank#}.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A.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 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B.“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他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 |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 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
D.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 |
6.
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歌”是指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
B.《陈涉世家》节选部分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 |
C.《曹刿论战》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
D.“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他因为迂腐,所以叫人讨厌。 |
9.2014年,山东省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举措不断、亮点频频,这一态势在2015年将被延续。山东省“文化传承阐发展示工程”顺利实施,已编撰出版古籍保护成果28种50册,启动出版《山东儒学文献珍本丛刊》《孟子文献集成》《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等一批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这一工程的实施(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②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有助于筑牢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0.2014年,山东省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域举措不断、亮点频频,这一态势在2015年将被延续。山东省“文化传承阐发展示工程”顺利实施,已编撰出版古籍保护成果28种50册,启动出版《山东儒学文献珍本丛刊》《孟子文献集成》《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等一批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这一工程的实施(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②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有助于筑牢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共16分)
①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②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③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④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⑤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小题1】根据文意,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小题2】(小题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相应例句。(4分)
说明方法 例句
说明方法 例句
【小题3】第②段“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一句中加点的“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语文课上,师生们就文章第⑤段“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这句话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参与交流发言。请结合文意,说说如今的中国天文学该如何发展?(5分)
①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②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③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④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⑤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小题1】根据文意,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说明的中心:中国古代天文学 | ||
时代 | 发展阶段 | 主要特点 |
远古时期 | 萌芽 | 物候授时、观象授时 |
夏商时期至 春秋战国 | 应运而生 | 掌握回归年长度,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有历法。 |
西汉到五代 | a | 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
宋代、元代 | b | c |
明清时代 | | d |
【小题2】(小题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相应例句。(4分)
说明方法 例句
说明方法 例句
【小题3】第②段“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一句中加点的“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语文课上,师生们就文章第⑤段“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这句话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参与交流发言。请结合文意,说说如今的中国天文学该如何发展?(5分)
3.作文- (共1题)
12.
作文
将题目“ 的滋味”补充完整(例如:菜肴、淋雨、成长、做广播操……)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将题目“ 的滋味”补充完整(例如:菜肴、淋雨、成长、做广播操……)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4.其他-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