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382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9

1.选择题(共8题)

1.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厦门装饰风格的起源地和杰出代表,反映了东南亚地区的建筑从传统的地方风格向现代主义和国际化的过渡,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B.进行有效保护
C.完善基础设施D.重新装修建筑
【小题2】申遗成功后,鼓浪屿应该
A.将本地居民迁出岛外B.兴建大量旅游设施
C.实行游客的总量控制D.大力兴办工业企业
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大洲处于同一个大陆的是
A.亚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C.北美洲、大洋洲D.欧洲、大洋洲
【小题2】图中所示大洲不与北冰洋相临的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
【小题3】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B.白令海峡C.台湾海峡D.巴拿马运河
3.
2016年4月日本熊本县发生大地震后,中国网民创作出熊猫安慰熊本熊的温馨漫画(图),体现出对日本地震震情的关心。读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日本频发地震主要是由于其位于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小题2】2017年7.0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①板块碰撞边界 ②板块张裂边界 ③板块内部
④环太平洋地震带 ⑤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
【小题3】板块构造学说还可以用来解释
A.喜马拉雅山脉隆起B.世界气候分布特点
C.各大洲大河的流向D.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4.
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A.雾霾B.沙尘暴
C.臭氧层空洞D.全球变暖
【小题2】引起该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狂风吹起大量沙尘B.长期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C.大量使用制冷剂D.过度、无序开采矿产资源
【小题3】为缓解该问题,公众应参与的行动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
C.增加能源消费数量D.外出自备购物袋
5.
看“日本合掌村”、  “日本东京”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气候和植被类型B.日常饮食和服饰
C.建筑物和交通D.语言和风俗习惯
【小题2】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3】图中的房屋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多雪环境而修建的“合掌造”,其倾斜的屋顶利于(  )
①获得更多光照  ②冬季阻挡冷风    ③秋季晾晒谷物    ④积雪自然滑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B.北半球中高纬
C.南半球中低纬D.南半球中高纬
【小题2】可以解释以上人口集中分布特点的有
①陆地面积较大
②地形全部为平原
③气温较为适中
④降水量全球最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联合国确定“最不发达国家”主要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制造业所占比重以及人口入学率、识字率等指标。非洲吉布提连续多年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目前中国正在帮助当地建设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2017年10月18日中国援建的吉布提基础教育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确定某个国家“不发达”的指标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  ②经济收入  ③受教育水平  ④资源状况  ⑤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小题2】除非洲外,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北美洲B.亚洲、南美洲
C.欧洲、大洋洲D.北美洲、欧洲
【小题3】我国对吉布提的各项援建项目,体现了
A.南南合作B.南北对话C.教育扶贫D.全球经济一体化
【小题4】我国也正在努力解决边远地区的贫困问题,主要措施有
A.等待国际社会援助B.求助于发达国家
C.实施精准扶贫政策D.向发达地区移民
8.
一位网友在游记中写到:当地人建议最好11月到次年2月来这里,不然天气会太热,所以我特地安排利用新年假期来玩,但仍然常会感觉光照特别强,尤其午后气温很高,有时完全不想动。这里的主要旅游项目都与“沙”有关,象滑沙、驾驶越野车冲沙、沙漠太阳浴……旅行途中我深刻体验到了阿拉伯文化,街头有很多清真寺,如果你想要进去参观还需要换上免费发放的传统服装——长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气候特点的描述符合该地的是
A.终年高温多雨B.终年高温,分明显干湿季
C.终年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小题2】当地的官方语言是
A.英语B.法语C.西班牙语D.阿拉伯语
【小题3】上图是网友换上长袍的照片,这种传统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 
①气温高  ②光照强   ③风沙大   ④多暴雨  ⑤污染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
【小题4】网友参观的宗教建筑,应该是
A.B.C.D.
【小题5】网友在当地还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许多旅馆把床放在屋顶B.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
C.大面积种植水稻、甘蔗D.传统交通主要依靠河流

2.解答题(共3题)

9.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2017年9月25日17时至28日17时,微信登录界面出现了罕见的“变脸”。图甲的“蓝色弹珠”是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图乙是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观测到的卫星云图。

(1)你认为左图中地球照片被称为“蓝色弹珠”的原因是__________。有图中的卫星云图可以帮助气象部门预报 __________(天气、气候)。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照片中的陆地轮廓,老师将照片进行了处理,如图丙、图丁所示。

(2)图丙中可以看到大洲有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微信团队选用该照片是希望将 “人类起源”之意赋予启动页面,,他们指的是图丙中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洲。
(3)图丁显示范围主要处于__________(东、西)半球,图中可以看到的大洋有__________洋、__________洋,其中甲国位于__________洲,乙国位于__________洲。
(4)“变脸”照片拍摄于2017年6月7日13时,此时甲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乙国正处于一年中的___________(季节),这主要是由于两国所处__________位置不同造成。
10.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到了天寒地冻的“冬三月”,人们需要“避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黄帝内经》),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即1月均温10℃-22℃)范围示意图”。

(1)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 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请描述避寒区在各大洲的分布     
(2)从图可以看出,终年高温的赤道附近地区仅有乙处山地气温适宜避寒,因为随海拔
,气温会

(3)结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可知,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分布在热带 气候,气候特征如图中 (选择填空)所示,热带 气候,气候特征如图中 (选择填空)所示,亚热带 气候,气候特征如图下中 (选择填空)所示。

其中图中甲地虽然适宜避寒区面积大,但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避寒胜地,主要的气候原因是
(4)欧洲北部各国1月外出避寒人数众多,其原因是  ,他们在众多避寒地中往往会首选地中海沿岸,主要原因是   
(5)1月适宜避寒区在我国分布纬度较    (低、高),主要集中在 、云南、广东等省,这种分布特点与冬季我国盛行寒冷的    (风向)风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选择到丙地过春节,请根据表资料描述当地此时的气候特点
11.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1950年之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______;1950年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在这一时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是______.
资料  2017年6月联合国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报告,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8亿,预计世界人口增长的一半将会集中在9个国家:非洲的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北美洲的美国.该报告预计到2050年,欧洲老龄人口将占该地区总人口数量的35%.
(2)资料显示,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均衡性,______洲的人口增长最快,而______洲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
表  德国和印度2016年基本统计数据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分析某地区人口密集程度时用______(指标),计算方法是______,从表可知两国人口均较______(稠密、稀疏).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时用______(指标),计算方法是______,从表可知______(国)人口增长迅速.
(4)从德国和印度两国中任选其一,指出该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及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口政策建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