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82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8/10

1.选择题(共5题)

1.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翻滚的麦浪、这潺潺的溪水、这百鸟的鸣唱、这热闹的劳动场面,使我深深地陶醉了。
B.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
性学习,是一回回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D.“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
奋斗。”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5.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题文)阅读理解。(12分)
材料A:碎片化阅读的“轻”与“重”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上,我们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对于这种新兴的碎片化阅读,人们的态度各持一端。保守主义者悲观地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乐观主义者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实际上,不管喜与忧,这种阅读方式使人们阅读的份量变轻了,同时,真正的阅读变得困难重重。
从人类阅读史上来看,碎片化阅读具有空前的普世性,它使阅读不再成为一项特权,人人都享有此项权利。相比过往的木简、羊皮书、纸质书,电子阅读器更便于阅读,理论上所有的知识、信息都能让众人同时共享,阅读变得没有难度,变得轻盈。读者不必像过去那样背诵经典,只要加以电子搜索即可,也不必乘车去图书馆借书,身上所携电子书即藏有千万册。获取信息的便利,也使得大家不再珍视阅读的严谨性。面对海量信息,轻松、趣味性的东西越来越受读者欢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普遍盛行。
  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传统书刊本身含有一定的逻辑性,而碎片化阅读是散乱无序的,读者自身需要加以整合,把信息提升为知识。个人在参与群体交流时,如何不为流行的群体性情绪所左右,能作出自我分析、决断,这是很重要的。否则,个人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在信息海洋中茫然不知方向。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正是碎片化阅读应具的重量所在。
材料B:碎片化阅读的“挺”与“踩”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媒介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泛滥,为碎片化阅读创造了条件。我们不可能用以往的阅读方式接受海量信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应对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节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破坏了印刷文化的很多习惯,消解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但碎片化阅读很难简单用好坏来评价,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对我来说,网络阅读就开阔了我的视野,查阅资料也很方便,但进行学术研究肯定还是要传统阅读。
■刘稳(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读了很多年的纸质书,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用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边听音乐边看电子书。电子设备所带来的阅读在我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但这种阅读只限于我对信息的需求,而当我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时,依然会用传统的方式去阅读。电子阅读和传统的持书阅读并不冲突,而是占据的时间段不一样。
■张云飞(公务员)
现在我每天上网看新闻,也看手机报,要花两三个小时。但这种阅读不容易积累知识,只留下模糊的印象,看过也就忘记了。电子阅读的随意性太大,都是被人为引导的,读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表面上阅读量很大,但实际上有效信息、知识很少,也缺少沉淀。养成这种阅读的习惯后,想沉静下来进行深度阅读就很困难,人会有浮躁感,要克服浮躁感是有难度的。
■章赓(传媒文化研究者)
碎片化阅读让个人不那么孤立,通过手机、微博等联接,会拥有一个虚拟社群空间,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支撑感,自己也能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家还能讨论一些公共话题,对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很大意义。不过,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信息,导致人们越来越缺乏深度、持续性的关注,所有的话题都一掠而过。碎片化阅读会导致大家的深入交流越来越困难,因为大家都习惯浅层化阅读,耐心、兴趣都会受到影响,交流的气氛也必然是浅层的。大家仍然需要深度阅读,但深度阅读将会变得更加私人化,变成个人的爱好。
材料C:碎片化阅读的“多”与“少”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算上手机报等彩信类阅读媒体,手机阅读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将超过3成,也就是超过2亿用户。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此外,我国人均手机阅读时长为每天6.06分钟。
  微博用户数量在近一年内更呈爆炸式增长。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8月正式上线后,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目前用户达700万左右。微博单条信息基本都在150字以内,便于网络、手机传播、阅读。在国外的Twitter网站上,微博数量去年增长1400%,每天微博数量达到了3500万条,平均每秒微博数量达到了600条。
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该市场去年营收增长265%。2010年仅第一季度,中国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出版行业普遍认为,电子书取代大部分纸质图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题1】(小题1)阅读材料A,提炼作者观点。(2分)
【小题2】(小题2)阅读材料B,概括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4分)
【小题3】(小题3)分析材料C中划线句的作用。(2分)
【小题4】(小题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碎片化阅读的看法。(4分)

3.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3分)
【小题1】“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文中的“我”是
【小题2】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话出自名著《 》。
【小题3】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4.作文(共1题)

8.
写作
鸟儿向往展翅蓝天,花儿向往绽放大地,溪流向往遨游大海。已处花季年华的我们一定也有许多的梦想和期盼,有人向往独立,有人向往诗情画意,有人向往富有挑战的生活……请以“向往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有隐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5.其他(共1题)

9.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在新年的语文旅程中,你将听到诗人们 的关于祖国和土地的颂歌;走进散文园圃,
  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登上戏剧舞台,    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A .领悟 B.体会    C .引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