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材料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狩四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对于盐业,由公家供应煮盐器物,由私人自费煮制,产品全部收归官有,按盆付给煮制者工价。对于冶铁业,由官吏指挥徒卒从事铁矿开采、矿石冶炼、铁器铸造,铁器全归官有。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有敢私铸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盐铁官多由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
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巨大的财政收入,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
材料:元狩四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对于盐业,由公家供应煮盐器物,由私人自费煮制,产品全部收归官有,按盆付给煮制者工价。对于冶铁业,由官吏指挥徒卒从事铁矿开采、矿石冶炼、铁器铸造,铁器全归官有。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有敢私铸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盐铁官多由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
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巨大的财政收入,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汹涌的“打倒孔家店”的舆论氛围里,粱漱溟重新举起“仁”的大旗,诠释儒学,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
——摘编自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基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
——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汹涌的“打倒孔家店”的舆论氛围里,粱漱溟重新举起“仁”的大旗,诠释儒学,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
——摘编自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基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
——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4题)
4.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
A.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
C.维护法官的权威 |
D.对后世影响深远 |
5.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6.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中的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
B.国民党对中共敌后战场游击战的认可 |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8.
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
A.美苏冷战政策 |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
C.中美建交 |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9.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可知


A.耕作工具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 |
C.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D.土地兼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
10.
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
A.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
B.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 |
C.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 |
11.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 社会经济状况 |
1760~1830年 |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
1850年 | 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
1852年 |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
1800~1850年 |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5% |
A.英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
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
C.交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12.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一决定
A.反映出产业机构亟待调整 |
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 |
C.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
D.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
13.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
14.
《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
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
15.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时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民主精神 |
B.自由观念 |
C.批判精神 |
D.公民意识 |
16.
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
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
B.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
D.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