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二下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770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工商公所部分董事功名、职衔来源(注:工商公所为地方政府机构,职衔为实职。)
类别
比例
由科举
由捐纳
总计
人数
5
32
37
百分比
14%
86%
100%
 
苏州商会(第三届)绅商功名、职衔来源(注:商会是民间组织,职衔为虚职。)
类别
比例
由科举
由捐纳
总计
人数
11
62
73
百分比
15%
85%
1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例如: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1896年长江以南的苏州则有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库创办苏纶纱厂。“状元办厂”一时传为美谈。此外,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绅商。1905年左右,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各地商会的普遍设立,标志着绅商阶级的形成。绅商不仅是各地商会的倡议者,而且是各地商会组织的实际把持者,就绅商在商会中的地位和人数看,也可以称商会为绅商团体。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材料二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它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绅商阶层的来源和形成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条件。(7分)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单选题(共8题)

3.
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君主(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世)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从此,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国力对比变化
C.社会形态转变
D.文化途径迥异
4.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5.
某教授新开设了一门课程,该课程前六讲的内容如下。为这一课程添加一个合适的名称(   )
A.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B.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6.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淡色”实质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市场和计划都是配置资源、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走向“淡色”的起点
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淡色中国”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这些事例表明:(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数学方式是近代科学主要表达形式
C.17世纪物理学是近代科学核心和基础
D.经典力学正确分析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8.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9.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10.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