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指导思想的变化。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指导思想的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方天文学成就一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在天文学成就方面的显著差异。从经济角度说明造成显著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 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微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经世也。”
材料三 戊戌变法前中国科学教育状况
——赵冬《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研究》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东西方天文学成就一览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 西方近代的天文学成就 |
《尚书》中有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了太阳黑子;《春秋》中有哈雷彗星的记录;《汉书》中有新星的记录; |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开普勒指出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证明新天文学正确性;布鲁诺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在天文学成就方面的显著差异。从经济角度说明造成显著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 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微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经世也。”
材料三 戊戌变法前中国科学教育状况
基本类型 | 基本情况 |
洋务学校 | 从1826年到1896年,洋务派共创办外语、军事、技术学28所,其中,60年代3年,80年代8所,90年代11所。 |
留学教育 | 中国向美国派出留学生120名,向欧洲派出88人,此外还有自费留学生100人左右。 |
——赵冬《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研究》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
材料二 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这把“钥匙”的含义和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所展示的成果对人类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
材料二 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这把“钥匙”的含义和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所展示的成果对人类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单选题- (共18题)
4.
***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
C.“工商皆本” |
D.“经世致用” |
6.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7.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
8.
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以下哪个作品类似
A.《战争与和平》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日出•印象》 |
9.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C.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10.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 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 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
11.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第一个“权威”是指天主教会及其神学
②材料中第二个“信仰”是指路德创立的新教派
③“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指一些教士脱离教会
④马克思用辩证方法分析了路德改革的双重影响
①材料中第一个“权威”是指天主教会及其神学
②材料中第二个“信仰”是指路德创立的新教派
③“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指一些教士脱离教会
④马克思用辩证方法分析了路德改革的双重影响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2.
《红楼梦》、《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名著,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
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
C.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13.
有关“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经卷最后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
C.《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
D.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
14.
下图是“龙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
D.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
15.
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 “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的这一特征的是
A.王羲之 | B.怀素 |
C.赵孟頫 | D.颜真卿 |
16.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 | B.推动民族觉醒 |
C.掀起革命浪潮 | D.兴起实业救国 |
17.
巴黎和会后,中国有识之士呼唤:“她(中国)唯一可依靠的就是自我以及战无不胜的精神和勇气……让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振作起来,进行自我拯救。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希望所在。”这一呼唤体现有识之士的主张有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民族主义意识
③救亡图存信念 ④民主共和观念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民族主义意识
③救亡图存信念 ④民主共和观念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
D.“南方谈话” |
20.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21.
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于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
B.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
C.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
D.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