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南京溧水孔镇中学七年级12月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37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1/26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合上语文书,同学们的眼前浮现起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的画卷。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运动会上夺标热门同学居然在终点线前摔倒了,真是骇人听闻。
D.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每次说一个笑话,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国人为之振奋和鼓舞。

材料二: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目标。

时间阶段

发展目标

到2020年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到2030年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新中国成立100年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国人为之振奋和鼓舞。

材料二: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目标。

时间阶段

发展目标

到2020年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到2030年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新中国成立100年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3月5日至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我国规范慈善活动的一部专门法律。慈善作为一项善举,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前由于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慈善”的概念,对于各类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也没有进行法律上的必要登记和分类,致使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假借慈善之名谋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行为。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慈善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各类慈善活动,理顺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之间的关系。以法治为基准,人们之间互助意识得以增进,慈善秩序得以规范,全面小康的成色也将更足。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3月5日至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我国规范慈善活动的一部专门法律。慈善作为一项善举,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前由于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慈善”的概念,对于各类从事慈善活动的组织也没有进行法律上的必要登记和分类,致使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假借慈善之名谋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行为。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慈善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各类慈善活动,理顺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之间的关系。以法治为基准,人们之间互助意识得以增进,慈善秩序得以规范,全面小康的成色也将更足。

6.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7.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相关选段,完成小题。(12分)
看云识天气(节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层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向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雨;虹在西方,就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小题1】请找出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的中心句子:   (2分)
【小题2】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2分)
    
【小题3】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
    
【小题4】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⑤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5】请选出对选文解读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B.根据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我们知道了华环由大变小,天气一定转向阴雨。
C.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告诉我们,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D.读完选文后,我们知道我国对“晕”的观察、记载要比欧洲早很多。

3.对比阅读(共1题)

9.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  ②称:称赞、赞许 ③履行:实践、做 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  ⑥法:效法  ⑦师:学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顾: ⑷下车引之引: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B.驱之别院。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邑八景之一也。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小题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