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浆,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中国清代科技史》
材料三: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
(3)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这一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3.单选题- (共31题)
A.“一边倒”政策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外交政策 |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
A.汽船 |
B.电灯 |
C.汽车 |
D.航天飞机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
A.《论法的精神》 |
B.《权利法案》 |
C.《社会契约论》 |
D.《百科全书》 |
A.天赋人权 | B.三权分立 | C.人民主权 | D.社会契约论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
A.主权在民 |
B.三权分立 |
C.民主共和 |
D.君主立宪 |
A.中古黑暗时代 |
B.宗教改革 |
C.文艺复兴 |
D.启蒙运动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普罗塔格拉
④苏格拉底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 |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
A.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 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
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 D.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
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运算方法)
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
B.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 |
C.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
D.材料二是艺术品,不足为证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 |
B.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 |
C.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与飞机 | C.电视和电影 | D.网络与漫画 |
A.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
B.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
D.诺贝尔发明高爆安全炸药 |
A.哥白尼 |
B.伽利略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
B.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
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A.防止政治革命的失败 |
B.弥补辛亥革命的不足 |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C.“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D.“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A.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
C.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
D.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A.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
C.使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A.浪漫主义文学 |
B.现实主义文学 |
C.现代主义文学 |
D.民族主义文学 |
4.选择题- (共10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