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出现的部分新科学技术表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材料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出现的部分新科学技术表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1945年 | 美国 | 原子弹爆炸 | 1972年 | 美国 |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
1946年 | 美国 | 电子计算机诞生 | 1973年 | 中国 |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
1947年 | 美国 | 晶体管问世 | 1977年 |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
1954年 | 苏联 |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 1981年 | 美国 |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
1957年 | 苏联 |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1996年 | 英国 |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
1960年 | 美国 | 激光器出现 | 1999年 | 美国 |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
1964年 | 中国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2000年 | 美、日、法、德、英、中 | 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
1969年 | 美国 | “阿波罗11号”登月 | | | |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然而终究走着朱元璋式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悲剧道路;康有为倡导了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启示的戊戍维新运动,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他也回归到了封建王朝的“忠臣”的立场;至于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无疑对于变革近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应当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实际上还只是空怀救国志,未有回天术。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正是比之他们的前辈对中国社会有着更为关键性的深切把握。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又指出每一个中国人应深刻地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胡适指出:“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时他又鼓吹:担来思想的清水“一勺一勺地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街上”,现代中人应该“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先驱者们引进西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辈们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然而终究走着朱元璋式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悲剧道路;康有为倡导了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启示的戊戍维新运动,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他也回归到了封建王朝的“忠臣”的立场;至于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无疑对于变革近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应当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实际上还只是空怀救国志,未有回天术。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正是比之他们的前辈对中国社会有着更为关键性的深切把握。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又指出每一个中国人应深刻地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胡适指出:“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时他又鼓吹:担来思想的清水“一勺一勺地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街上”,现代中人应该“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先驱者们引进西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辈们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何进步之处?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十年前历经十年“文革”的中国依然贫弱,社会各个领域困境重重,改革开放如一缕春风给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民主和法制,这是邓小平总结中国传统政治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经验后得出的最重要教训,也是他在“文革”结束复出后最重视的政治法宝。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邓小平的政治理想是,在中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要实现这个理想,首先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推进民主和法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邓小平与中国政治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推进民主和法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进民主和法制的意义。
材料四十年前历经十年“文革”的中国依然贫弱,社会各个领域困境重重,改革开放如一缕春风给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民主和法制,这是邓小平总结中国传统政治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经验后得出的最重要教训,也是他在“文革”结束复出后最重视的政治法宝。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邓小平的政治理想是,在中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要实现这个理想,首先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推进民主和法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邓小平与中国政治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推进民主和法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进民主和法制的意义。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不甘心沦为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自发组织义勇军,一度给日军造成严重损失。但东北抗日义勇军从一开始就处在外无援军、内无装备、给养短缺的境地。其内部缺乏统一组织,多系结义和帮会性质,纷争不断很快在日军的打击下分化瓦解了。
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壮大,发展为11个军、3万多人。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相比,东北抗联的物质力量非常弱小,弱小到几乎每一发枪弹都需要从敌人手中夺取。东北抗联常年孤悬敌后,不仅要随时面临日伪军的围剿、还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严酷的封锁。杨靖宇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劝降者说出那句令所有国人动容的话:“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句话恰好可以作为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奋斗的总结。
——摘编自吴昊《为什么一定要记住东北抗联?》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面临的困难都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的意义。
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不甘心沦为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自发组织义勇军,一度给日军造成严重损失。但东北抗日义勇军从一开始就处在外无援军、内无装备、给养短缺的境地。其内部缺乏统一组织,多系结义和帮会性质,纷争不断很快在日军的打击下分化瓦解了。
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壮大,发展为11个军、3万多人。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相比,东北抗联的物质力量非常弱小,弱小到几乎每一发枪弹都需要从敌人手中夺取。东北抗联常年孤悬敌后,不仅要随时面临日伪军的围剿、还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严酷的封锁。杨靖宇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劝降者说出那句令所有国人动容的话:“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句话恰好可以作为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奋斗的总结。
——摘编自吴昊《为什么一定要记住东北抗联?》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面临的困难都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的意义。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出于对他业已取得的成就的信任而在这位伟人所从事的新事业中追随他。人们信赖他,服从他。可以说,人们忍受他的幻想,而阿谀奉承和易于受骗的人则甚至赞颂和吹捧他的幻想,把这种幻想当作他的最卓越的思想。……在此之前,这位伟人曾把他的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为普遍的意图、共同的心愿服务;现在,他却要使公众的力量屈从于他的个人目的和欲望。起初,人们为此感到不安,随后,人们厌倦了;有一段时间,人们违心地、勉强地跟着他;接着,人们叫嚷和抱怨了;最后,人们同他分手了;于是这位伟人成了孤家寡人,从此垮台。所有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想法和图谋所有他业绩中的纯粹个人的和独断专行的部分,也都跟着他一起垮台了。
——(法国)基佐著《法国文明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拿破仑“业已取得的成就”有哪些?简析他所从事的“新事业”的本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垮台”的原因。
材料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出于对他业已取得的成就的信任而在这位伟人所从事的新事业中追随他。人们信赖他,服从他。可以说,人们忍受他的幻想,而阿谀奉承和易于受骗的人则甚至赞颂和吹捧他的幻想,把这种幻想当作他的最卓越的思想。……在此之前,这位伟人曾把他的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为普遍的意图、共同的心愿服务;现在,他却要使公众的力量屈从于他的个人目的和欲望。起初,人们为此感到不安,随后,人们厌倦了;有一段时间,人们违心地、勉强地跟着他;接着,人们叫嚷和抱怨了;最后,人们同他分手了;于是这位伟人成了孤家寡人,从此垮台。所有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想法和图谋所有他业绩中的纯粹个人的和独断专行的部分,也都跟着他一起垮台了。
——(法国)基佐著《法国文明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拿破仑“业已取得的成就”有哪些?简析他所从事的“新事业”的本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垮台”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8题)
6.
(题文)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A.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
B.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
C.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
D.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
7.
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国籍 | 人物 | 观点 |
古代希腊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美德即知识 | |
古代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
荀子 |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
A.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 |
B.古代希腊思想理论注重道德 |
C.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
D.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相似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事实上,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表现的特别明显。”材料表明
A.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有明显区别 |
B.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发展的延续 |
C.文艺复兴促进了古典文化再生 |
D.古典文化在中世纪并没有中断 |
10.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
C.书法、火药、指南针 |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11.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由此可知,自宋代开始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A.逐渐走向平庸没落 |
B.高雅文学变得稀少 |
C.底层百姓完全参与 |
D.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
12.
列宁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对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
B.生物科学真正确立的标志 |
C.进化论在打击神学中的作用 |
D.进化论思想被所有人接受 |
13.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在此背景下,法国思想家
A.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
B.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
C.表达了对科学的信奉 |
D.用理性思考社会的发展 |
14.
“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该巨著的发表
A.揭开了近代生物学发展的序幕 |
B.鼓舞人们运用理性去探索社会运行法则 |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D.改变了物理学界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 |
15.
(题文)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选项最能完整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C.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D.太平天国——中法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16.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
A.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 |
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
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 |
D.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
17.
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
A.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
B.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
C.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D.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18.
虞云耀曾说:“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A.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
B.开创并实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 |
C.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
D.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19.
(题文)据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1956年一年中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学术会议,初步统计有50多次,多于过去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完成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2000篇,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激励 |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 |
C.“大跃进”的刺激 |
D.“双百”方针的鼓舞 |
20.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在校学生数量变化表(部分),对1978年变化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年份 | 小学(百万人) | 普通中学(百万人) | 高等学校(千人) |
1965年 | 110 | 14 | 695 |
1972年 | 107 | 36.5 | 约200 |
1978年 | 146.27 | 65.48 | 850 |
A.恢复高考制度的刺激 |
B.《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D.“希望工程”的启动 |
21.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
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 |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
22.
毕加索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具名望的艺术家,其名画《格尔尼卡》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与《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
B.中途岛海战 |
C.珍珠港事件 |
D.慕尼黑阴谋 |
23.
20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哪一项是最有可能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铁路与飞机 |
B.电视和电影 |
C.报纸和广播 |
D.网络与漫画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