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三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7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3/3/11

1.选择题(共1题)

1.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 、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 、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 、淡定超然?
A.谦虚谨慎 B.振作精神 C.冷静运筹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2 分)
二氧化碳能再生吗?
①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
③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
④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⑤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
⑥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⑦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
(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
【小题1】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科学家设想了哪些办法?(3分)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3】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3分)
(1)第④段中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 请问:“这一点”是指什么?(1分)
(2)阅读⑤⑥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列举“法国化学家把二氧化碳变成了一氧化碳”的实验。(2分)
【小题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的看法。(3分)
材料一:C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目前国内有关研究部门已经利用该技术提纯一百多种生物的精素,尤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和食品保健品等方面,国内已经有几套工业装置。
材料二:应用CO2代替Ar 用于转炉炼钢吹炼气,可大幅度降低炼钢成本。
材料三:CO2可用作汽水、啤酒、可乐、碳酸饮料等充气添加剂。美国人均消耗饮料为147公斤,全球的饮料人均消耗量为21.3公斤/年。而我国在98年,饮料人均消耗仅为4.5公斤/年。近年来,CO2作为饮料添加剂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其他(共1题)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2分)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小说中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小题1】划线句①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小题2】划线句②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