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慈溪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701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12/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8分)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冶民无常,唯以法治……明和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谭刑撼?曰:杀戮之谓刑,皮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科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2.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至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于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程度,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的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3分)

2.选择题(共7题)

3.设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 {#mathml#}c{#/mathml#} 均为非零向量,若|(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 {#mathml#}c{#/mathml#} |=|(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 {#mathml#}c{#/mathml#} |,则(   )
4.设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 {#mathml#}c{#/mathml#} 均为非零向量,若|(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 {#mathml#}c{#/mathml#} |=|( {#mathml#}a{#/mathml#} ﹣ {#mathml#}b{#/mathml#} )• {#mathml#}c{#/mathml#} |,则(   )
5.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6.

下列哪个多项式能分解成  x(x-2)       (       )

7.

下列哪个多项式能分解成  x(x-2)       (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单选题(共8题)

10.
按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其中对于帝国议会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代表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B.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C.其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对帝国皇帝负责
D.帝国内阁的产生须经帝国议会同意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2.
根据图9判断这个告示的内容可能是  
A.南京国民政府拉壮丁的告示
B.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告示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告示
D.中华民国成立的的告示
13.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1972年、1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签订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0
14.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5.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A.③④①②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16.
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多联全国磐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    ②浙扛某人民公社缝纫厂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④D.③①④②
17.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7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