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89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
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
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
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
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习俗
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
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9分)
2.
“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法律锐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
——张博顾、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 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17 、18 世纪西方的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
(2)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 … 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
——《商君书· 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单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一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指出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勒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2.单选题(共15题)

4.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5.
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6.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
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
B.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
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
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7.
有学者认为: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8.
闵采尔(1489- 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新的宗教观: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则产的社会。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一要是因为其
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
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
9.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A.柳公权B.颜真卿
C.欧阳询D.怀素
10.
19 世纪50 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己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里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小康时代
11.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2.
1912 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 多年。这反映出
A.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13.
有人认为,1940 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14.
1992 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思想B.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D.判断实践的标准
15.
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②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③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④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
下表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文盲人口总数(亿)
3.2
2.33
2.3
1.82
1.45
0.83
文盲率(%)
80
52.4
34.49
22.22
16.5
9.08
 
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7.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18.
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后现实主义文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