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6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2: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当时,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
材料3: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
南优2号杂交水稻育成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年
“神舟5号”飞船把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返回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说明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背景。
(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4年,***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2: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3: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4:“神舟七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和材料2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3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了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26题)

5.
20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6.
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A.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B.生物不是不变的,会发生变异
C.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D.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7.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8.
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9.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驱散这“两朵乌云”的重大科学发现是
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②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③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
B.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牛顿力学体系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论兴起后,应该否定
11.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
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13.
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4.
“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5.
新中国成立后,标志着我国在人类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并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医学成就取得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16.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17.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
B.青藏铁路的开通
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18.
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
A.1980年月10月
B.1999年10月
C.2003年10月
D.2005年10月
19.
1954年,***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
A.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
B.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D.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
20.
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21.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科学家: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人物是
A.袁隆平
B.瓦特
C.爱迪生
D.达尔文
22.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B.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3.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
24.
超级计算机即高性能或巨型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是
A.“银河—Ⅰ号”问世
B.“银河—Ⅱ号”问世
C.1957年的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
D.曙光2000机
25.
以下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王珩
D.杨利伟
26.
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l—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
③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 ④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
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A.华罗庚
B.苏步青
C.李四光
D.茅以升
28.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29.
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
30.
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科学院成立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③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3.选择题(共4题)

31.如果 x8 =y,那么x与y成{#blank#}1{#/blank#}比例,如果 8x =y,那么x和y成{#blank#}2{#/blank#}比例.
32.如果 x8 =y,那么x与y成{#blank#}1{#/blank#}比例,如果 8x =y,那么x和y成{#blank#}2{#/blank#}比例.
33.

以黑龙江的{#blank#}1{#/blank#}市到云南省的{#blank#}2{#/blank#}一线,作为我国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线。东部地区{#blank#}3{#/blank#},西部地区{#blank#}4{#/blank#}。


34.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