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66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简答题(共1题)

1.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民族危机面前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历程。阅读下面图片,请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主要进步思想主张。(4分)概括指出它们思想的最主要共同点。(2分)
(2)分析图A、C、D所反映的进步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

3.单选题(共21题)

3.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红军长征的胜利
4.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党政权
5.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6.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7.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家园。关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都是人和人类社会
B.智者学派关注自然,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
C.智者学派提出知识就是美德
D.苏格拉底认为世间一切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人的感觉
8.
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B.《诗经》C.《全汉赋》D.《全唐诗》
9.
1986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天水放马滩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一张绘有地图的纸。对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B.说明西汉时人们完全用纸书写
C.说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D.其制造材料是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
10.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11.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反抗外来侵略
12.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3.
(题文)
(2008年广东历史卷)《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14.
下列属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②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
③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15.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上发生的重要变化是:(    )
①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③民生主义涉及到工农的普遍要求;
④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对帝国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
***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③运用 “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 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17.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学艺术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18.
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中国人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
“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
“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21.
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B.提出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二为”方向
C.文艺百花园“百花齐放”,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D.《上甘岭》、《青春之歌》、《李双双》等电影艺术争奇斗艳
22.
“ X X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苏北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3.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此,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百家争鸣
C.百花齐放
D.文化大革命

4.选择题(共14题)

24.

分解因式:  2xmyn-1-4xm-1yn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25.

分解因式:  2xmyn-1-4xm-1yn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26.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

27.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

28.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圆轨道与光滑水平面相切,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与轻杆连接,置于圆轨道上,A位于圆心O的正下方,B与O等高.它们由静止释放,最终在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9.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限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

30.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限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

31.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限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

32.一辆货车从仓库0出发在东西街道上运送水果,规定向东为正方向,依次到达的5个销售地点分别为A,B,C,D,E,最后回到仓库0.货车行驶的记录(单位:千米)如下:+1,+3,﹣6,﹣l,﹣2,+5.请问:
33.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降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    )

34.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

——摘编自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魏源认为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

——摘编自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

36.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

37.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