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2015•滨州)关于如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大陆东岸 |
B.大陆轮廓破碎对该气候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
C.适宜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不发达 |
D.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2.解答题- (共5题)
2.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为沿海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新的机遇之窗.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注:非洲、红海;在下左图中适当位置填注:西安.
(2)比较、归纳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请结合上图、下右图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3)左图中C_________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_________、欧洲西部北美洲.
(4)左图中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_________海峡,请简要分析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注:非洲、红海;在下左图中适当位置填注:西安.
(2)比较、归纳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请结合上图、下右图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3)左图中C_________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_________、欧洲西部北美洲.
(4)左图中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_________海峡,请简要分析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学校地理小组以亚洲为例探究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该小组探究时使用的亚洲地形简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三个探究事例,据此回答问题:

(1)读图归纳:
归纳1:读亚洲地形简图,从你从宏观上归纳由A到B的地势特点:________。
归纳2: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特点(至少两条):________。
(2)探究推理:
事例1: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地气温比D地低,其原因是________。
事例2:俄罗斯的鄂毕河干流水量丰富,水流比较平稳,结冰期长,时有凌汛现象发生,请按照下列提示,分析地形和气候对鄂毕河干流上述水文特征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________;
气候的不利影响:________。
事例3:亚洲的许多大河,上游流经山区的地方流速快,多峡谷,下游流速缓慢,多平原。这种现象表明________(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3)探究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该小组得出四个结论:①地形对气候有影响;②地形对河流有影响;③气候对河流有影响;④河流对地形有影响。
参考以上结论,将地形、气候、河流三个词语按相互关系填写在方框中。________

(1)读图归纳:
归纳1:读亚洲地形简图,从你从宏观上归纳由A到B的地势特点:________。
归纳2: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特点(至少两条):________。
(2)探究推理:
事例1: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C地气温比D地低,其原因是________。
事例2:俄罗斯的鄂毕河干流水量丰富,水流比较平稳,结冰期长,时有凌汛现象发生,请按照下列提示,分析地形和气候对鄂毕河干流上述水文特征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________;
气候的不利影响:________。
事例3:亚洲的许多大河,上游流经山区的地方流速快,多峡谷,下游流速缓慢,多平原。这种现象表明________(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3)探究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该小组得出四个结论:①地形对气候有影响;②地形对河流有影响;③气候对河流有影响;④河流对地形有影响。
参考以上结论,将地形、气候、河流三个词语按相互关系填写在方框中。________

4.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亚洲为例探究“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
探究资料: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探究过程:
(1)亚洲的大河多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右,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黄河、长江流量差异大的原因:
(3)黄河、长江下游都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这种现象表明_________(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4)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探究主题: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
探究资料: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探究过程:
(1)亚洲的大河多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右,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黄河、长江流量差异大的原因:
(3)黄河、长江下游都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这种现象表明_________(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4)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5.
读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简述其自然地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简述其自然地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5•东营)近年来,两极地区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开放的热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请列举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之处(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
(3)当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_______;②太阳直射位置在北半球________.
(4)由图可知,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_方向,黄河站大致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
(5)结合中图分析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气候资料图,与南极地区相符合的是_________.

(7)我国科考队员赴南极地区建科考站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
.


(1)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请列举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之处(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
(3)当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_______;②太阳直射位置在北半球________.
(4)由图可知,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_方向,黄河站大致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
(5)结合中图分析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气候资料图,与南极地区相符合的是_________.

(7)我国科考队员赴南极地区建科考站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