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17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58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 扶夜 工匠精神 根深蒂固
B.栈桥 睿智 轻而易举 格物至知
C.发窘 狡黠 浮想联翩 不求甚解
D.伦理 繁衍 趋之若骛 味同嚼蜡
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B.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感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3.
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③下。
A.①动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B.①介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C.①动词 ②助词  ③量词D.①介词 ②助词  ③量词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C.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我市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中,“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B.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得之则生____ ②蹴尔而与之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呼尔而与之   日出而林霏开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小题4】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小题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小题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小题3】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名著阅读(共1题)

9.
名著阅读
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练就了孙悟空的①____________;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的②__________(形象特点)。
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③____________(人名);一株生长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为了报答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脱去了草木形质化身为一名女子, 这名女子就是④____________(人名)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我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一次以
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的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重阳节 元旦节 元宵节     
母亲节 清明节 国庆节
中秋节 愚人节 感恩节 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 4月5日 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青年人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