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8题)
1.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稀少,有的地区人口稠密。在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小于( )
A.400人/平方千米 | B.100人/平方千米 | C.10人/平方千米 | D.1人/平方千米 |
5.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鼓励人口增长 |
B.多子多福的观念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
C.工业发展快,城市化迅速,拉动了人口增长 |
D.政治上独立,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死亡率下降 |
14.
如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变化图”,据图可知,与往年相比近10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 B.人口总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
C.人口总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 D.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 |
17.
(题文)如图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结果,从普查结果分析看,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②人口老龄化加重③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④城镇人口比重大于乡村人口比重.

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②人口老龄化加重③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④城镇人口比重大于乡村人口比重.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解答题- (共4题)
19.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______,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 (低、高)的。
(4)目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
(6)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______,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 (低、高)的。
(4)目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
(6)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根据下列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2000年我国总人数比1990年共增加了13 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 279万人。
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2)阅读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 、 、 ;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有 、 。
(3)在图中画出人口分布界线:A市、 B县;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2000年我国总人数比1990年共增加了13 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 279万人。
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A.人口增长速度慢 |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C.人口增长速度快 |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
(3)在图中画出人口分布界线:A市、 B县;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8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