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小题2】我国人口地理界线西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读 “我国人口地理界线两侧面积及人口比较” 表,完成下面小题
A.112人/平方千米 | B.212人/平方千米 |
C.312人/平方千米 | D.412 人/平方千米 |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 B.经济落后 |
C.农业发展的历史较短 | D.交通不便 |
2.
读“我国 1960—2045 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小题2】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80 年 | B.2015 年 | C.2025 年 | D.2035 年 |
A.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 | B.放开二孩政策 |
C.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 | D.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
3.
读“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自然变化图”,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出生率始终高于死亡率 |
B.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医疗卫生的改进,人口一直不断增长 |
C.1960年,我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减少 |
D.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一直不断下降 |
4.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a)和“中国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图b)。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小题2】读图a和图b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小题3】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线 | B.黑河﹣腾冲线 | C.长城沿线 | D.0°C等温线 |
A.西部地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多 |
B.东部地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少 |
C.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
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 |
A.西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
B.西部地区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 |
C.东部地区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 |
D.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 |
5.
(题文)“人口红利期”是指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老人和少年儿童负担较轻的时期。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1)我国人口红利期最显著的时段是( )
【小题2】(小题2)我国实行“全面两孩”政策,而不是取消计划生育,主要原因是( )
①延长“人口红利”期②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比较大③劳动力已经不足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应对未来过重的养老负担

【小题1】(小题1)我国人口红利期最显著的时段是( )
A.1990年前后 | B.2010年前后 | C.2030年前后 | D.2040年前后 |
①延长“人口红利”期②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比较大③劳动力已经不足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应对未来过重的养老负担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6.
下表为2012年至2014年我国人口统计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12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说明
【小题2】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这一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

【小题1】2012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说明
A.人口先增加后减少 | B.人口先减少后增加 |
C.人口增长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 D.人口增长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7.
读“近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
【小题2】从199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增幅是
【小题3】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

【小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
A.14亿 | B.l3.4亿 | C.12.8亿 | D.12亿 |
A.快速上升 | B.逐渐上升 | C.逐渐下降 | D.基本持平 |
A.保持人口数量稳定 | B.合理分布人口 | C.实行计划生育 | D.减少人口数量 |
2.解答题- (共3题)
8.
根据图表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公元l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材料二:世界人口统计数据表

(1)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世界人口数据,在下边画出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

(2)从材料一和所绘制的人口增长柱状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
(3)某地区某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23%,死亡率0.72%,则该地区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
(4)我国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实行_____,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材料一:公元l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材料二:世界人口统计数据表

(1)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世界人口数据,在下边画出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

(2)从材料一和所绘制的人口增长柱状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
(3)某地区某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23%,死亡率0.72%,则该地区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
(4)我国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实行_____,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9.
读人口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历史性转变。[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图为1998—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变化趋势图。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大致从______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说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____、____;
(3)2015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全面实施二孩,该政策有利于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历史性转变。[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图为1998—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变化趋势图。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大致从______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说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____、____;
(3)2015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全面实施二孩,该政策有利于
A.减少人口数量 | B.降低人口出生率 | C.减慢人口增长速度 | D.减缓人口老龄化 |
10.
(题文)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人口现状和人口国策,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绘制自己的“家谱”,左图是小明同学的作业。读 “中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左图中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_________(快速、缓慢)增长阶段,结合右图可知,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_亿,后期增速逐步变___________(快、慢)。
(2)人口众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资源,但同时也会对__________造成巨大压力,1982年我国正式把_________确定为基本国策,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
和小明一样是___________。
(3)结合家庭变化,小明发现,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______________问题。
(4)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结合前面分析,你认为原因是:(至少两条)__________。

(1)从左图中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_________(快速、缓慢)增长阶段,结合右图可知,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_亿,后期增速逐步变___________(快、慢)。
(2)人口众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资源,但同时也会对__________造成巨大压力,1982年我国正式把_________确定为基本国策,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
和小明一样是___________。
(3)结合家庭变化,小明发现,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______________问题。
(4)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结合前面分析,你认为原因是:(至少两条)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