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5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5/26

1.选择题(共6题)

1.你去过哪些风景名胜,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如果让你写“记×××”,你打算按照什么顺序写?你能编写一个简要的作文提纲吗?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江苏卫视最近热播的《最强大脑》让观众大呼过瘾,来自世界的各国高手在节目中展现出的高智力让观众叹为观止。
B.4月是重庆山花烂漫的时节,前往潼南、合川等地赏花的游客可谓鳞次栉比。
C.马航MH370为何销声匿迹?机上人员是否有幸存?马来西亚的官方回答闪烁其辞,让失联乘客家属愤怒不已。
D.《白日焰火》这部获得金熊奖的国产影片是导演刁亦男的呕心沥血之作。
3.根据所给的情境写一段话。

    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都愿意把自己的家乡介绍来此参观的客人。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小导游,你准备怎么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请抓住家乡的特色来写,并且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4.根据所给的情境写一段话。

    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都愿意把自己的家乡介绍来此参观的客人。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小导游,你准备怎么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请抓住家乡的特色来写,并且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7~21题。(20分)
火锅的分子美食学
云无心
①跟许多著名美食一样,火锅起源于民间。经过多年的演变后,今天的火锅走入了大雅之堂,甚至可以代表重庆的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简单偷懒的烹饪方式,火锅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让我们用分子美食学的理论来讨论一下。
②火锅首先需要用高温的油炒制底料。调料中有不同的香味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溶于油。经过高温炒制,那些只能溶于油的香味物质也被萃取出来了。再加上用水煮过之后,水溶性的物质也会溶解到汤里。吃火锅时人体感知的香味是各种不同香味物质所形成的特定组合,就像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的交响乐一样。不同的底料组合、不同的炒制细节,会得到不同的香味物质组成,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风味。
③多油是火锅的特色,也是它被营养学家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油对火锅来说太重要了。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只溶于油,只有油附着在菜上,香味物质才能与人体的香味感知系统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在水烧开之前,油的存在隔绝了空气,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也使得汤开得更快,而快速加热恰恰是火锅的优势之一。
④提到火锅里的油,就不能不说到老油火锅。客人吃完火锅之后,锅中还有大量的油,这些油经过澄清、过滤、熬制,会回收再用。在食品安全极为敏感的今天,这样的老油甚至可以归为广义的地沟油范围。不说它是否含有有害物质,许多人心理上就难以接受。在媒体的曝光和网友的口诛笔伐之下,许多火锅店纷纷表态将停用老油。
⑤不过老油火锅可以算是重庆火锅的特色和传统。这不仅仅是减少用油、节约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味道。许多“地道火锅”的爱好者就认为老油火锅的味道更好,而这并非完全心理作用。在涮菜的过程中,火锅底料中的香味物质会在油里留下一些,食材中也有一些香味物质进入油中,因而老油比新油有更丰富的味道。
⑥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经过传统流程规范回收的老油未必有多大问题,但是老油毕竟是别人吃剩下的回收产物,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无法接受的。在“经典美味”和“心理感受”之间,不同层级的吃货们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⑦火锅这种就餐形式很容易形成热烈的用餐氛围,对于家庭或是朋友聚会相当适宜。就火锅本身而言,它也有别具一格的吸引力。首先,火锅里的食材通常都是切得很薄,这使它们能够快速熟透,避免了长时间加热破坏食材本身的风味。同时,这些切片的食材面积大,便于吸收汤中的调料,从而更加入味。其次,食材除了吸附香味物质,自身也会有一些香味物质溶于汤中。不同的食材溶于出的香味物质不尽相同,这又会使火锅汤中的风味更加丰富。最后,食物的味道很大程度上来自嗅觉感知,火锅产生的香气分子是挥发性的,烹饪结束之后,那些挥发性的分子会不断散失,而火锅边烫边吃,在食材香气散失之前就已经把它吃掉了。
⑧所以,要充分发挥火锅的这些优势,涮火锅的时候应该是“每次少下,烫熟即吃”。有些人喜欢一次放入多种食材,这样便类似于煲汤,火锅的优势就很难发挥了。
⑨不同食材下锅的先后顺序对吃火锅的体验也不无影响。像蘑菇、鱼肉之类的食材,烫熟过程中溶出的主要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增香的成分;而蔬菜中溶出的是草酸、丹宁、维生素、多酚化合物等等,往往都不是很好闻。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营养学家推荐先吃蔬菜等健康食材,以便控制肉的食用量。不过,这样的顺序会因为蔬菜萃取到汤中的那些成分而破坏汤味儿的醇正,味道就没有那么美妙了。
(选自2014年4月版《读者》有删改)
【小题1】读完本文,请你简要说说就火锅本身而言,它具有这么大魅力的原因。(3分)
 
【小题2】文章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3】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只溶于油,只有油附着在菜上,香味物质才能与人体的香味感知系统亲密接触

【小题4】文章第⑥自然段加点词“之一”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以下说法与文章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火锅起源于民间,吃法奔放,不拘一格,难登大雅之堂。
B.营养学家和美食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因此对吃火锅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C.经过传统流程规范回收的老油属于广义的地沟油,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很多火锅店已取缔老油的使用。
D.一些人觉得老油比新油更能够使火锅的味道鲜美正宗,是缺少科学依据的,完全是心理作用。
【小题6】结合文章所学的知识,请身为地道吃货的你给外地来的朋友小东子推荐重庆的火锅,并介绍火锅最地道的吃法。(4分)
    

3.语言表达(共1题)

8.
3月27日清晨,韩国政府正式送还437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半个世纪埋骨他乡的英魂终于踏上回家之路,而沈阳烈士陵园也已经做好了迎接英烈的准备。请你至少选用下面五个词语中的三个,在烈士陵园的石碑题上一首具有诗歌韵味的缅怀英雄们的小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纯粹   激荡  炽热   宛如   毫无畏惧
示例:在那些炽热的岁月里/你用纯粹的生命/书写出一曲英雄不悔的挽歌/你倒下的姿态/宛如世间最美的彩虹/绚烂了黑暗的沉寂。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马年春节晚会上,一首饱含着浓浓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了观众眼睛,而“珍惜”、“感恩”也迅速变成网络上最热门的词语,请你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以下是网络评选的亲情类最感人公益短片,请你为短片三写一句恰当的广告语
短片一:一位台湾母亲,首次远离家乡到陌生国度,不会一句外语,只为能给在委内瑞拉刚生产完的女儿烹煮鸡汤。她独自搭乘飞机三天,多次转机,食不果腹,还因药材被海关误会,偏执而无畏地走完了这一段望女之路。
广告语:一碗普普通通的鸡汤,一份万水千山的母爱。
短片二:儿子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去外面吃饭,盘子中剩下了两个饺子,当着一桌子亲朋好友的面,父亲居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儿子看到,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又羞又急地问:“爸,你干嘛?”这时,已经忘记一切的父亲却吃力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他最爱吃饺子。”
广告语: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
短片三:儿子要出差,老父亲跟着颤颤巍巍地下楼。儿子因为赶车,走得急,见父亲也急急地跟着便停下问他,你有事么?父亲说,我到门口看看。儿子到小区门口等出租车,父亲在门卫处望着他。儿子回头看了一眼,父亲马上别过头。等儿子打上车,再回头时,见父亲还在原地怔怔地望着车,晨风中愈发苍老……
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兼善中学准备开展“时间去哪儿了”主题活动,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考试前夕,家庭里家长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情况,营造一种紧张而愉悦的家庭氛围,请你按要求写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结合下面材料透露出的社会现象,进行简要的评论。
材料链接:班上小敏同学的母亲这样反映,最近她和小敏的交流越来越少了,每天无非是那几句“想吃什么?”、“吃饭了”、“该睡觉了”。虽说现在临近期末了,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坐在房间里玩手机、打游戏,有时候喊她吃饭都无动于衷,她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时光,女儿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只可惜这样的时光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共1题)

10.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迎风摇yè(   )的细竹,心底总莫名地濡湿:是谁砍它成笛?是谁钻它出孔?又是谁在月圆的窗下,吹它成曲?竹管原本不会发声,是多情的少年赋予它歌喉;就像月亮,本是天上的一堆乱石,从来就没有光亮,是kāng kǎi(    )(    )的太阳送给它光芒。
故事里说,一个樵夫因为救助了上帝的信使莫克瑞,莫克瑞便回报樵夫一把金斧。背着金斧砍柴的樵夫一定欣喜万端,感恩不尽。所以,当我清爽而又快乐地跨出家门的时候,我的笑纹里总是漾满了谢意; 。即使没有莫克瑞赠我以金斧,但在长长的生命隧洞中,一定还有人在为我一斧一斧凿穿头顶的黑暗。因此,a. ;b. ;c. 。就像一片花开,全凭借泥土、阳光、雨露,再饱满的一粒种子,失去环境,也无处生根。离开背后的支持,谁行?
(1)下列依次填入文章a.b.c处的正确选项是(    )。(3分)
①一圆明月也没有理由炫耀它华光皎洁
②一个人也没有理由张扬成绩卓著
③一只芦笛没有理由吹嘘它的歌声悠扬
A.‚ƒB.‚ƒC.ƒ‚D.ƒ‚
(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3分)

(3)联系上下文,仿照加着重号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