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349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5

1.选择题(共30题)

1.
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传统民居一般分布在(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
“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西北地区的(  )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月较差大
C.气温年较差大D.气温年际变化大
3.
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B.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C.小兴安岭 塔里木盆地  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内蒙古高原 四川盆地
4.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5.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分别描写哪两大区域的景观(  )
A.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6.
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7.
下图是我国四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甲、乙、丙、丁位于不同地理分区,甲、乙、丙、丁分别位于(  )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8.
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9.
引起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人为因素D.海陆因素
10.
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海鲜,内蒙、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说明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是(  )
A.风俗B.当地主要物产C.经济水平高低D.海拔高低
11.
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2.
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  )
A.先进的科学技术B.优秀的人才
C.丰富的矿产资源D.雄厚的资金
13.
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
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
14.
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B.土壤肥沃
C.平原面积广大D.水热条件好
15.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景色指的是何地冬季的景观(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台湾省D.香港和澳门地区
16.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7.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8.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9.
东北地区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纬地区,降水稀少B.地处内陆,空气干燥
C.纬度较高,气温较低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20.
南方地区的气候是(  )
A.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B.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21.
北方地区的地形(  )
A.以山地、平原为主B.以盆地、高原为主
C.以平原、高原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22.
我国最大(注:意为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
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
23.
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B.千沟万壑C.雪山连绵D.黑土广布
24.
黄土高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B.酸雨C.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
25.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江海交汇之地B.地形以山地为主
C.依靠大量引进人才,技术落后D.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26.
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因为(  )
A.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和淡水鱼产区B.河网密布
C.湖泊星罗D.地势低平
27.
下列对北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北部B.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C.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都D.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交往城市
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A.文化中心B.政治中心C.经济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解答题(共3题)

31.
(题文)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四大区域来看,A是________地区。   
(2)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C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   
(3)A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C地区的农作物熟制________。   
(4)在①②两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________。   
(5)②③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________,森林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   
(6)山脉名称:E________。   
(7)从C区域到B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8)下列叙述与区域B无关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2.
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平原B.________盆地C.________丘陵D.________高原E.________山脉F.________三角洲
(2)图中B盆地被称为“_______盆地”,F三角洲有“______”的美誉。
33.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__高原,D.__________河
(2)写出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区。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带;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__阶梯。
(4)关于黄土从何而来,有种“__________说”认为黄土的老家在__________。
(5)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2条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0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