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3493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20

1.选择题(共27题)

1.
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传统民居一般分布在(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
“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西北地区的(  )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月较差大
C.气温年较差大D.气温年际变化大
3.
北京交通格局特点是(  )
A.“井”字形格局B.由环路和“井”字路组成的
C.棋盘形格D.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
4.
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5.
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说明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是:( )
A.土壤B.物产C.经济水平高低D.海拔高低
6.
引起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人为因素D.海陆因素
7.
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  )
A.先进的科学技术B.优秀的人才
C.丰富的矿产资源D.雄厚的资金
8.
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
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
9.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景色指的是何地冬季的景观(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台湾省D.香港和澳门地区
10.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1.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2.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3.
东北地区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纬地区,降水稀少B.地处内陆,空气干燥
C.纬度较高,气温较低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14.
下列平原,不属于东北平原的是
A.三江平原B.河套平原C.松嫩平原D.辽河平原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
C.青藏地区的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
16.
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南方农田多为水田,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C.北方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
D.南方作物以水稻、大豆为主
17.
下列地理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接近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7月0℃等温线
18.
北方地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 )
A.200毫米以下B.200~400毫米C.400~800毫米D.800毫米以上
19.
华北地区春季多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滑坡和泥石流C.台风D.干旱
20.
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B.千沟万壑C.雪山连绵D.黑土广布
21.
关于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B.土壤肥沃C.人口密度比较低D.开发历史比较晚
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A.文化中心B.政治中心C.经济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5.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特色产业是()
A.旅游业、金融贸易
B.钢铁、汽车工业
C.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D.食品、服装等加工工业
26.
位于北京的首钢迁往河北省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钢铁消费减少B.北京交通过于拥挤
C.减少北京人口、环境压力D.调整产业结构
27.
下列著名胜古迹,不位于北京的是(   )
A.颐和园B.故宫C.天坛D.秦始皇陵

2.解答题(共3题)

28.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四大区域来看,A是__________地区,B是_________地区。
(2)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C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
(3)A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C地区的农作物熟制__________。
(4)在①②两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__________。
(5)②③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__________,森林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__。
(6)山脉名称:E__________。高原D__________
(7)从C区域到B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9.
读北方地区图回答问题。

(1)山脉名称: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
(2)位于a山脉两侧的地形区:d是__________,f是__________;位于b山脉两侧的地形区:c是__________,e是__________。
(3)请你列举出两种湿地的功能。__________(2条即可)
(4)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开荒面积广大,虽然增加了粮食产量,但严重破坏了湿地环境。为保护湿地,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为_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这种气候__________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30.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__高原D.___________河
(2)写出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区。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带;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阶梯。
(4)关于黄土从何而来,有种“__________说”认为黄土的老家在__________。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
(6)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条即可)。
(7)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特色的民风民俗,请你列举一例“黄土风情”: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7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