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36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各类技术在总技术构成中的比重(﹪)
 
农业
“大一统”
手工业
医药
其它

4
32
47
16
1
北宋
2
53
43
2
0
南宋
7
43
39
10
1
 
注:“大一统”技术指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工具等)、军事力量、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等。
——摘自金观涛《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的演变》
材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摘自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宋各类技术所占比重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时期的“大一统”技术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强调:“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在孙中山思索中华民族的出路时,一些新的革命性因素正逐渐形成。……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演说中强调:“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摘编自王首燕《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梦"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现阶段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
——摘自《***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围绕“理论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单选题(共15题)

3.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4.
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
B.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
5.
下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
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6.
有清代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说教化功能的推广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贵族奢侈生活的影响
7.
1919年8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8.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文中的“进门”、“落户”是指
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创建近代办学模式
10.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孔子假托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这种说法引起士大夫阶层的轰动,张之洞写了本《劝学篇》对康有为进行抨击。康有为此举旨在
A.学习西方,传播启蒙思想
B.粉饰自己,扩大社会影响
C.去伪存真,揭露历史真相
D.托古改制,倡导变法维新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到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2.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以后又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即可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重视海防,寻求强国御敌之策
B.中体西用,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C.改革科举,创建近代新式学堂
D.固守传统,维护天朝上国尊严
13.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这反映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
A.倡导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抨击封建道德,启蒙国民思想
C.反对武装暴动,主张和平改良
D.学习苏俄道路,宣传马列主义
14.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15.
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髙。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
A.“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
C.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D.“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
16.
***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材料表明***意在
A.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不平衡性
B.强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
C.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17.
下图是文革时期东方红厂出品的苏绣丝像《***在延安枣园窑洞中工作》,这一时期***所写的作品可能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