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情景。 |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
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 |
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 |
上了初中,我才渐渐感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①句删去“是否” |
B.②句“就”改为“才” |
C.③句“思想开小差”与“搞小动作”对调 |
D.④句“可能”改为“必定”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洞镇去旅游。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
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动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静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 |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A.回清倒影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B.良多趣味 实在是趣味无穷。 |
C.虽乘奔御风 即使是奔跑,驾着疾风。 | D.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小题1】文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 | B.布谷鸟唱歌 |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
A.下定义 列数字 | B.下定义 举例子 |
C.作比较 举例子 | D.列数字 作比较 |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
B.“传语”“暗示”“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