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泰安新泰翟镇初级中学中考模拟1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334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5/13

1.选择题(共3题)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它们(鹤群)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乡后方笔直挺身,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不言而喻)。
B.去年,《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与时俱进)。
C.两个杀人狂被美化成“英雄”和“武士”,在日本国内鼓噪(喧嚷)一时,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受此蛊惑,参军来到中国战场,进行野蛮的杀戮。
D.上中学时的我只能偷偷的看闲书,如今我三十八岁了,也可以像父亲当年一样大摇大摆(摇摇晃晃)地看闲书了。
2.
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
A.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
3.
(题文)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春》和《背影》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伏尔泰的困难和坎坷的一生,赞扬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精神。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谈生命》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4。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小题1】对于“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的差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涉及到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后者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
B.前者宜用准确的语言总结出结论性的东西;后者则可用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C.前者适合表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后者则通俗易懂地告诉读者何为生命。
D.前者是下定义,要有科学性;后者则更突出其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小题2】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了“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B.“一江春水”在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
C.选文借“一江春水”阐述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
D.“一江春水”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表现过程的平静和温柔的特点。
【小题3】结合前后语句,对“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雨B.激电
C.迅雷D.疾风
【小题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的精神。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没遗憾,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C.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D.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菜中之王
傅丽清
①时近立冬,京郊又到了砍大白菜的季节。由于政府抓了“菜篮子”工程,冬季市场的蔬菜品种增多,大白菜虽然已不再是冬令唯一的“当家菜”,也再见不到城乡总动员运贮大白菜热闹景象;可是北京人对它总情有独钟,多少还是要买一些贮存起来过冬。
②古人称蔬菜好吃,常夸“初春早韭,秋末晚菘”。苏东坡曾有诗赞道:“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范成大也曾吟道:“拨雪挑出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菘,指的就是白菜。《本草纲目》解释道:“菘性凌冬晚凋,有松之操,故曰菘,俗谓白菜。”野生白菜属十字花科,原是远古人类的采集植物之一;世界上栽种白菜最早的是中国,在距今约七千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就出土了瓮藏的白菜种子。大白菜,则是我国祖先培育出来的北方优良的“结球白菜”变种。
③鲁迅先生早期作品里,曾描写过挂在杭州水果店里的“胶菜”,那就是大白菜;因以胶东所产品质最好,故称“胶菜”。鲁人夸说的“泰山三宝”,其中第一宝即为白菜。鲁迅迁居北京后,在他小说里出现的大白菜,就堆成一座小金字塔,点缀了这座古城普通人家的冬日风景。
④真是“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外,还含有微量的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等成分;并且产量高,还耐贮存,价廉物美,是冬令蔬菜中老百姓餐桌上的佼佼者。北京人包饺子,涮锅子,做芥末墩儿,都少不了它。白石老人生前爱吃大白菜,也爱画大白菜,并在“岁末清供图”上题道:“牡丹为花之魁,荔枝为果之龙,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南方人到了北方,常起“莼鲈之思”;北方人到了外地,也会生“菘鲷(注)之想”吧!那年,我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欧洲考察,我们几个从北京去的人,在斯德哥尔摩突然对祖国的白菜害起相思来了,便到中国餐馆定了一份烧白菜。如风卷残云般,我们首先把一盘白菜,吃了个底儿朝天。可是价钱令人咋舌,超过了一盘烹大虾;而且还是好客的女店主,亲自上市场去采购来的哩!
⑤我对白菜还另有一番特殊的情愫。抗战时期负笈流亡到江西,在赣东铅山城外一所中学里读书。教室设在一座荒废的祠堂里,墙上嵌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明代万历年间当地一位清廉爱民的知县笪继良画的一棵白菜,旁书他的两行题辞:
⑥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⑦近年,我重访旧地,发现那块曾和我们学子朝夕相对、断成两截的“白菜碑”,已作为历史文物迁移到该城⑵中心,并建亭加以保护。县委施书记告诉我,他常用那块“白菜碑”告诫干部,要以清廉俭朴、勤政爱民自律共勉。
⑧啊,谢谢你,具有青松风格的白菜,至今还能作为我们后人反腐倡廉的教材。
(注)鲷,即真鲷,产于山东的又称“加级鱼”,肉味鲜美。
【小题1】请写出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一个相应的例句。(4分)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③段和第④段的大意。(4分)
【小题3】第④段写了白菜的哪些优点?请分条说明。(4分)
【小题4】说说文章结尾处记叙“白菜碑”的故事有何作用,并比较一下这样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4分)

4.作文(共1题)

6.
下面几句话,是我们教材中某篇课文引用过的一些名言警句。请结合所给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家书》)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须用A、B、C等字母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