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无锡洛社初级中学初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33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6/25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加点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意的一项( ) (3分)
A.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佐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不慌不忙)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久别重逢,两人激动不已。(破镜重圆)
C.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磨难,饱经沧桑,但我们愈挫愈勇。今天特大的地震灾难同样不能击倒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饱经风霜)
D.见到神往已久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可名状的爱国激情。(莫名其妙)
2.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文言文写作年代久远,背景复杂,古今汉语有联系,也有一些差异。    
①读文言文时,如果能借助注释,就能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
②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③然而,拐杖不是腿。
④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
A.④③①②B.④②③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4分)
立春后为什么还会下“冻雨”
刘志伟
①2014年,立春过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受冷空气入侵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大范围雨雪天气中,还发生了“冻雨”,给交通安全、越冬作物生长均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
②立春在天文意义上是入春,但在气候意义上,一般2月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滑动候平均值不会稳定通过10℃,故仍处于冬季,发生此类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足为怪。人们所称的“冻雨”,气象学名叫“雨凇”。
③这一不速之客,是来自天空低于0℃但未冻结的过冷却水滴。通常大气温度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降,但产生雨凇的大气层结,是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的分布,即“过冷却雨层——暖层——冰晶层”,通常存在0℃或以上的逆温层是雨凇层结的重要特征。近日出现的雨凇,是来自于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使其“冰容”销魂沦为“雨滴”。又当其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此刻一部分可能还魂冻结成 “冰粒”,大多数因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在低于0℃的地物上“安家落户”,冻结成为雨凇。
④雨凇的形成,还与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条件相关。像江汉平原,是从汉江河谷南下冷空气首当其冲的地方,发生雨凇的几率就大。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14年2月6日为26.8毫米),严重雨凇会造成交通、输电通讯线路中断,自来水管冻裂,越冬作物茎叶严重机械损伤……
⑤有人认为气候变暖雨凇会减少,其实不然。湖北省气象局乔盛西研究员等分析,雨凇形成的典型气象条件并非是严寒,而是微寒有雨。武汉与荆州市的雨凇,通常在0℃到零下3℃的微寒天气条件下出现,其频率占84%,而其中在0℃到零下1℃之间出现的频率的占42%,在零下3℃以下的出现频率只11%,即使气温高于0℃,在0.1℃到1.0℃之间出现的频率还占5%。可以说气候变暖不至于减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摘自2014年2月11日《科技日报》,有改动)
【小题1】文章从哪两大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2分)

【小题2】“通常大气温度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降”这句话中“通常”一词有何表达作用?(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