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小题2】下列国家中,未在图示区域的是( )

【小题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 |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 D.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
A.加拿大 | B.澳大利亚 | C.冰岛 | D.俄罗斯 |
2.
城市人口比重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重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到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约
【小题2】读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到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约
A.40% | B.50% | C.60% | D.77% |
A.中国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B.目前世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于50% |
C.1975年后,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加快 |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渐大 |
3.
2015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运营六周年。武汉到广州运行时间仅2小时40多分钟,是我国南北交通客运大动脉。读武广高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省区中,武广高铁没有经过的是
【小题2】武广高铁通车以后

【小题1】下列省区中,武广高铁没有经过的是
A.赣 | B.粤 | C.湘 | D.鄂 |
A.缩短了武汉与广州间的实际距离 |
B.增加了我国中部地区出海通道 |
C.加重了京广铁路的运营压力 |
D.加快了京津唐高新产业发展 |
4.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一般来说,人均产粮越高,发展商品粮基地潜力越大。则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小题2】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根基地,如今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下列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小题1】一般来说,人均产粮越高,发展商品粮基地潜力越大。则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 | B.黑龙江省 |
C.河北省 | D.贵州省 |
A.城市、交通建设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 |
B.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快,本区消耗粮食多 |
C.大量耕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粮食总产量下降 |
D.气候恶化,不适合粮食生产 |
5.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值
【小题2】图示地区界范围区域主要位于我国

【小题1】甲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值
A.可能为18000 | B.比图示乙地低 |
C.比同纬度高 | D.不可能为19000 |
A.华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东南地区 |
2.解答题- (共2题)
6.
读甲、乙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及图中A、B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所示地区位于图乙所示地区 方向。比较甲、乙两图跨经纬度数多的是 ,若图幅距离相当,则比例尺的大小为甲 乙。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势差异。
(3)根据图中信息分别描述A城市和B城市的气候特征。
A B
(4)A城市年均温比B城市 (高、低),原因是

(1)图甲所示地区位于图乙所示地区 方向。比较甲、乙两图跨经纬度数多的是 ,若图幅距离相当,则比例尺的大小为甲 乙。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势差异。
(3)根据图中信息分别描述A城市和B城市的气候特征。
A B
(4)A城市年均温比B城市 (高、低),原因是
7.
读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991年和2008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l)描述图示区城地形类型、海岸线的主要特点。
本区北部地形以 为主,南部以 为主;海岸线特征北部较 ,南部海岸线 。
(2)分析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长江 大,搬运携带的泥沙量大;
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 ;泥沙大量 而成。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

1991年和2008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地 |
1991 | 48.08 | 14.47 | 18.72 | 0.34 | 0.21 | 9.65 | 7.96 | 0.35 | 0.22 |
2008 | 41.87 | 9.89 | 17.27 | 0.04 | 0.03 | 23.91 | 6.35 | 0.63 | 0.01 |
本区北部地形以 为主,南部以 为主;海岸线特征北部较 ,南部海岸线 。
(2)分析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长江 大,搬运携带的泥沙量大;
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 ;泥沙大量 而成。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