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兴华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始终”) |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却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
2.字词书写- (共1题)
(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sè suō 着。(______)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g zá 的观众的心上。(______)
(3)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______)
(4)钟声响起,院长dǐng lǐ mó bài,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予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_________)
(2)公输盘不说(_________)
(3)不可谓知类(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
B.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
C.“公输盘诎,而曰‘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了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危险的意味。 |
D.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云。一日,有鸱来报长②,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 居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③。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言以对。
【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徒弟。②长:公冶长。③邑宰:县官。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解衣欲睡 | B.子食其肉/设酒杀鸡作食 |
C.围一物而哗/无敢哗者 | D.长再三辩/主人日再食 |
冶 长 冶 长 南 有 死 獐 子 食 其 肉 我 食 其 肠!
【小题3】你认为公冶长自食恶果的原因是什么?读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
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革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大喘气”的结果。
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技还有个不利于“美客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总之,种种自身的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列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 |
B.荔枝売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
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
B.文章的第5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
C.文章第6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最主要原因。 |
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鲜。据蔡裏的《荔枝语》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简,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存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