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杭州党湾镇初级中学七年级12月质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32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0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救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B.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C.这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这阵子他一直垂头丧气,振作不起来。
D.全世界都在喧哗,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云变幻!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黄金时间,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市长张鸿铭强调,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交通治堵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各项指标,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出行质量。
C.今年中秋国庆佳节,华山上万游客堵滞,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完全是主管部门考虑不充分乃至末采取相应对策造成的后果。
D.秋天有秋天的好,我就爱这满城的桂香和甜糯的栗子,爱一轮接一轮黄 叶铺地浪漫景色,爱气势磅礴的秋潮。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雾霾,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发生。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精神懒散,遇到烦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小题1】文中在标点使用、语言表达上各有一处不当,还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小题2】从面对雾霾的自我保护和减少雾霾的个人责任角度分别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4.
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塌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最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他们是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的: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在于,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多于浅红色成分,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来,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中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它了。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面,其中充满了各种感光分子,光亮一接触视网膜,它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刺激了视觉神经,视觉神经就会产生电脉冲。当电脉冲到达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灰细胞就会对视网膜的信号进行分析。我们一旦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便会称之为“看见”了。植物也有感光分子,专家们称之为光敏素和隐色素,它们使绿色的生物拥有了极其细腻和多样的感光性能。在我们的眼睛觉得漆黑的地方,藻类、苔藓和花草树木就能对光的刺激做出反应了,而且它们还能够感知波长,那是人的眼睛根本无法感知的。
⑩我们的视网膜上会产生周围物体的真正的图像,供大脑分析利用,这个植物可做不到。它们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脑,跟我们不同的是,它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作出相应的反应。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内容。
①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小题2】第③段列举了生菜、烟草和丁香种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⑧段中说“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植物感受光的方式和人类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回答。
【小题4】从植物“看”世界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