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胡适:“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伏尔秦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措出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含义?并指出儒家思想在当时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儒学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影响。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胡适:“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伏尔秦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措出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含义?并指出儒家思想在当时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儒学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影响。
3.
20世纪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传》中写道:“***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四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2)材料三中***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践成果谈谈你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材料一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传》中写道:“***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四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 发表日期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1984年6月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 1985年10月 |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1992年1月、2月 |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2)材料三中***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践成果谈谈你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0题)
4.
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B.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
C.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
D.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 |
5.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宋词、唐诗、楚辞 |
B.楚辞、唐诗、宋词 |
C.汉赋、楚辞、唐诗 |
D.唐诗、宋词、元曲 |
9.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
10.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
B.实行民主政治 |
C.启蒙与救亡并重 |
D.推动中国近代化 |
11.
1906年孙中山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为此,孙中山当时提出的解决办法是
A.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
B.以俄为师,共同致富 |
C.政府扶助,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交通先行 |
12.
历史学家指出:***思想解决了中国的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阐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但二者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这反映出
A.二者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B.二者在理论上都具有前瞻性 |
C.***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 |
D.邓小平理论更具有指导意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