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6题)
2.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亚洲东临太平洋
C.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 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小题2】世界七大洲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大洲①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大洲②有“高原大陆”之称
C. 大洲③的特色动物是袋鼠 D. 大洲④是黑种人的故乡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亚洲东临太平洋
C.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 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小题2】世界七大洲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大洲①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大洲②有“高原大陆”之称
C. 大洲③的特色动物是袋鼠 D. 大洲④是黑种人的故乡
3.
读以下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 ( )
【小题2】该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 23 | 16 | 14 | 9 | 8 | 7 | 5 | 10 | 15 | 19 | 21 | 22 |
降水量 (mm) | 4 | 7 | 35 | 69 | 89 | 71 | 110 | 71 | 53 | 21 | 11 | 8 |
【小题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 ( )
A.18℃ | B.16℃ | C.15℃ | D.20℃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热带雨林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6.
读世界典型自然景观分布示意略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2015年5月,中国、巴西、秘鲁三方工作组启动了“两洋铁路”(连接巴西和秘鲁、大西洋和太平洋)可行性基础研究工作。拟议中的“两洋铁路”将穿越世界著名的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喜马拉雅山脉 | B.落基山脉 | C.安第斯山脉 | D.阿尔卑斯山脉 |
7.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1980-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8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A. 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B.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小题2】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B. 缓解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问题
C.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 解决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
【小题1】198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A. 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B.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小题2】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B. 缓解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问题
C.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 解决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
8.
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错误的是( )
A.我国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 |
B.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C.西临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 |
D.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
11.
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 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③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①中国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 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③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3.
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程2298公里,运行仅8小时.如下图为京广高铁示意图,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跨越了黄河、长江等水系 | B.联系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
C.经过的省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 D.铁路沿线的植被都属常绿阔叶林 |
14.
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
B.我国东部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D.内蒙古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
15.
我国领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从热带到寒温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2】关于河流M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 | B.②地区 | C.③地区 | D.④地区 |
A.流向自西南流向东北 | B.径流量小,水流平稳 |
C.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
2.解答题- (共6题)
17.
读图"澳大利亚图""东半球图"和"日本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 澳大利亚 | 日本 |
(1)大洲位置 | _____ (洲)国家 | 亚洲国家 |
(2)纬度位置 | 纬线L4穿过中部,属热带、南温带 | 纬线L2 _____(名称)以北,属北温带 |
(3)国家首都 | 堪培拉 | _____ |
(4)工业分布 | 东南沿海 | 太平洋沿岸和_____沿岸 |
(5)别称由来 | 因矿产资源丰富,多出口, 被称为"_____的国家" | 因多火山、地震, 被称为"火山地震博物馆" |
18.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中国科学家,接到赴南极科考的任务,在考察南极地区最理想的时期出发了,原定陪小明参加的亲子活动被迫取消。
材料二 南极地区略图(如图1)。

(1)图中字母A代表的科考站是_____。
(2)爸爸不能陪伴小明一起参加_____ (“寒假”或“暑假”)亲子活动。
(3)泰山站在南极点的_____方向。
(4)下列气候资料(下图),与南极地区相符合的是_____。

(5)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材料一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中国科学家,接到赴南极科考的任务,在考察南极地区最理想的时期出发了,原定陪小明参加的亲子活动被迫取消。
材料二 南极地区略图(如图1)。

(1)图中字母A代表的科考站是_____。
(2)爸爸不能陪伴小明一起参加_____ (“寒假”或“暑假”)亲子活动。
(3)泰山站在南极点的_____方向。
(4)下列气候资料(下图),与南极地区相符合的是_____。

(5)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19.
【小题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陕西省的________市,向西出新疆,经中亚、西亚,俄罗斯的首都________,最后到达①________洲的鹿特丹港。
(2)下面内容是中国某船员7月1日从广州港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途中写的航海日志片段,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将其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3)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速度较________。
【小题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陕西省的________市,向西出新疆,经中亚、西亚,俄罗斯的首都________,最后到达①________洲的鹿特丹港。
(2)下面内容是中国某船员7月1日从广州港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途中写的航海日志片段,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将其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3)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速度较________。
2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材料二 北京地图和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

(1)写出材料二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油田,C________海,D________省。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 土地 | 人口 | 国民生产总值 | 水资源 |
约占全国 比例(%) | 5.4 | 17.5 | 26.2 | 3.54 |
材料二 北京地图和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

(1)写出材料二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油田,C________海,D________省。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回答问题。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_____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________山脉,到达________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________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________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表特征______________,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________。
(4)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________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________河”。
(5)图中黄土高原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_____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________山脉,到达________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________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________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表特征______________,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________。
(4)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________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________河”。
(5)图中黄土高原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