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1.
读甲、乙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其影响因素是
【小题2】关于乙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两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河流 |
A.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
B.缺少寒带气候类型 |
C.温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 |
D.西部因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
A.都位于东半球 | B.都有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 |
C.甲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 D.乙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
2.
“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和“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亚洲地势特点是
【小题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

【小题1】亚洲地势特点是
A.西部高、中部低 | B.东部高、西部低 |
C.中部高、四周低 | D.中部低、四周高 |
A.太平洋 | B.北冰洋 | C.印度洋 | D.大西洋 |
5.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南极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量捕杀企鹅,享用企鹅美食 |
B.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
C.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 |
D.科考队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海中 |
6.
读板块运动方向示意图(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小题2】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A.亚欧板块 | B.印度洋板块 | C.太平洋板块. | D.非洲板块 |
A.红海会缩小 | B.地中海会缩小 | C.①山脉会消失 | D.②山脉会消失 |
7.
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图中哪个阴影范围内?
【小题2】影响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图中哪个阴影范围内?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气候特征 | B.矿产分布 |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
8.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I、Ⅱ、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
【小题2】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人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的灾害状况是( )

【小题1】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I、Ⅱ、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
A.5月 | B.6月 | C.7月 | D.8月 |
A.南涝北旱 | B.北涝南旱 | C.南北皆旱 | D.南北皆涝 |
9.
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络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自2010年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 )
【小题2】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我国老龄化带来的正力( )
①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②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③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④提倡养儿防老

【小题1】自2010年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 )
A.波动上升 | B.先下降再增加 | C.先增加后下降 | D.持续增加 |
①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②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③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④提倡养儿防老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10.
读“长江流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小题2】“浪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
【小题3】E地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是( )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汉江,长江最长支流 |
B.B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
C.C是铁路干线,与长江交汇于武汉 |
D.D是河口,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 |
A.太阳能资源 | B.煤、石油资源 | C.水能资源 | D.森林资源 |
A.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
B.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
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
D.要积极发展工业,先发展,后治理 |
12.
关于云南的资源与经济,说法错误的是( )
A.有色金属王国,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 |
B.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
C.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动植物王国” |
D.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
14.
读东北地区简围,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小题2】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3】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小题1】图中①②③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 B.林地 | C.草地 | D.建设用地 |
A.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环水绕的格局十分明显 |
C.冷湿是本地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
D.工业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且起步早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解答题- (共7题)
15.
读欧洲西部地形和汉堡多年平均各月气湿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欧洲西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_,人口分布_________(密集/稀疏)。
(2)欧洲西部地形以________和丘陵为主,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大陆轮廓破碎,海湾深入,利于盛行西风进入,因而______________气候面积广阔。
(3)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莱茵河流量大,流速________、通航能力强。
(4)受气候影响,本区中部和北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拥有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

(1)欧洲西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_,人口分布_________(密集/稀疏)。
(2)欧洲西部地形以________和丘陵为主,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大陆轮廓破碎,海湾深入,利于盛行西风进入,因而______________气候面积广阔。
(3)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莱茵河流量大,流速________、通航能力强。
(4)受气候影响,本区中部和北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拥有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
16.
读亚洲南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D为________河,其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2)国家A的图中阴影部分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印度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
(3)印度_________的产业仅次于美国,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4)根据印度人口基本特点,结合我国人口基本国策,你认为印度在人口政策方面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____________。

(1)图中河流D为________河,其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2)国家A的图中阴影部分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印度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
(3)印度_________的产业仅次于美国,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4)根据印度人口基本特点,结合我国人口基本国策,你认为印度在人口政策方面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____________。
17.
下面左图为美国本土区城图,右图为印地气温和降水资料。谈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判断,美国本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地形信息,从左图中还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生产具有_____化得特点,乳畜带主要位于_____周边。美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美国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4)根据上右图判断,密西西比河上游河段冬季___________(有/无)结冰现象。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较高,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根据图判断,美国本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地形信息,从左图中还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生产具有_____化得特点,乳畜带主要位于_____周边。美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美国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4)根据上右图判断,密西西比河上游河段冬季___________(有/无)结冰现象。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较高,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8.
读云南及周边地区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图中A表示邻国______,B表示邻省________。
(2)图中C所示的河流为_______,该河出境后称为“湄公河”。
(3)图中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气候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
(5)读“昆明月平均气湿和降水图(1951年~2010年)”,从图中可看出昆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__________。

(1)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图中A表示邻国______,B表示邻省________。
(2)图中C所示的河流为_______,该河出境后称为“湄公河”。
(3)图中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气候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
(5)读“昆明月平均气湿和降水图(1951年~2010年)”,从图中可看出昆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__________。
19.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耕地、林地比重______,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_________。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的平原及低矮的丘陵地区;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3)我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_________的偏远山区。
(4)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制,原因是(_______)
①我国可垦就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既乏
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多
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
④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耕地、林地比重______,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_________。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的平原及低矮的丘陵地区;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3)我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_________的偏远山区。
(4)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制,原因是(_______)
①我国可垦就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既乏
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多
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
④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
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确定地区B与其他三个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2)从农业生产类型来看,地区C与D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而地区A与B主要从事______生产。
(3)图中流经了三大区域的河流是_____,该河流经②处的______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
(4)①③两地中,植被的垂直地带变化最复杂的是__________。

(1)确定地区B与其他三个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2)从农业生产类型来看,地区C与D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而地区A与B主要从事______生产。
(3)图中流经了三大区域的河流是_____,该河流经②处的______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
(4)①③两地中,植被的垂直地带变化最复杂的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