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2016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齐鸣 |
B.婉转莺歌凌紫烟 |
C.千秋雅调遥相闻 |
D.月明水榭客听歌 |
2.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 )
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时,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当刚钻出地面的麦苗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在冬季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家人们亲切地聚集一堂,围炉而坐,有足够的时间聊天、看电视,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时,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当刚钻出地面的麦苗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在冬季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家人们亲切地聚集一堂,围炉而坐,有足够的时间聊天、看电视,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A.选段中把“阳光”比喻成“璀璨的钻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明亮耀眼。 |
B.选段中把“麦苗”拟人化,用它们“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在冬雪的保护下,安静而舒适地生长的样子。 |
C.选段中运用“当……时”的排比句式,语气连贯地写出各种景物的变化,表明了冬天到来时的美好情状。 |
D.“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写出了家人们围炉而坐、欢度冬夜时那发自内心的快乐。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回答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附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③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节选自《晋书·王徽之传》,有改动)
【注】①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②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③了:完全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志在登高山 (2)泰山之阴 (3)弦既不调 (4)月余亦卒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子敬素好琴
【小题3】甲文中钟子期死后,伯牙痛而摔琴,乙文中子敬死后,子猷也将琴掷于地,请你结合文段谈谈为什么。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附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③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节选自《晋书·王徽之传》,有改动)
【注】①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②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③了:完全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志在登高山 (2)泰山之阴 (3)弦既不调 (4)月余亦卒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子敬素好琴
【小题3】甲文中钟子期死后,伯牙痛而摔琴,乙文中子敬死后,子猷也将琴掷于地,请你结合文段谈谈为什么。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后面小题。
文段一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物资。此后,秦、汉等朝都整治改造过运河。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物资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文段二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小题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夫差与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
【小题2】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阅读文段三,请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
(1)“罪在当代”:
(2)“功在千秋”: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大运河具有①、沟通五大水系、②和③ 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点。
文段一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物资。此后,秦、汉等朝都整治改造过运河。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物资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文段二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小题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夫差与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
【小题2】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阅读文段三,请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
(1)“罪在当代”:
(2)“功在千秋”: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大运河具有①、沟通五大水系、②和③ 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点。
5.名著阅读- (共1题)
7.
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选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段故事情节。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2)请根据《西游记》故事情节发展,为下列图画排序。

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作者①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②;他向③(人名)拜师学艺,习得了七十二般变化;他勇敢机智,一路降妖除魔,帮助唐僧在西天灵山④(地点),取得了真经。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1)阅读《西游记》选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段故事情节。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2)请根据《西游记》故事情节发展,为下列图画排序。

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作者①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②;他向③(人名)拜师学艺,习得了七十二般变化;他勇敢机智,一路降妖除魔,帮助唐僧在西天灵山④(地点),取得了真经。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6.语言表达- (共1题)
8.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北京一零一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校园。夏日里你能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淡雅意境,秋风中你能看到“碧云天,黄花地”的斑斓颜色,寒冬里你也能欣赏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冰雪奇景。春天的一零一中更是美不胜收,请你写一段文字,描绘春日里校园的美景。
题目二:初一年级将于五月举行盛大的“赛诗会”。短时间内记忆和理解大量的诗词,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代表班级站在舞台上一决高下,让人想起来就觉得心惊胆战。为了迎接“赛诗会”,你一定耗费了很多时间去丰富诗词储备,也一定投入了大量的经历去克服临场紧张。请你写一段文字,总结一下你准备 “赛诗会”的得失。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北京一零一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校园。夏日里你能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淡雅意境,秋风中你能看到“碧云天,黄花地”的斑斓颜色,寒冬里你也能欣赏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冰雪奇景。春天的一零一中更是美不胜收,请你写一段文字,描绘春日里校园的美景。
题目二:初一年级将于五月举行盛大的“赛诗会”。短时间内记忆和理解大量的诗词,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代表班级站在舞台上一决高下,让人想起来就觉得心惊胆战。为了迎接“赛诗会”,你一定耗费了很多时间去丰富诗词储备,也一定投入了大量的经历去克服临场紧张。请你写一段文字,总结一下你准备 “赛诗会”的得失。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火热的夏季过去,我们迎来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相传吕后与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比较难相处,她处处提防戚夫人,后将戚夫人残害致死,戚夫人的宫女贾某被逐出宫,这一习俗方传入民间。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因此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人们将茱萸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插菊花,从唐代开始,历代盛行。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防 tí 比较jiào B. 提防dī 比较jiǎo
C. 提防tí 比较jiǎo D. 提防 dī 比较jiào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字的笔顺是:
“花”的第六画是:撇
B. “火”字的笔顺是:
“花”的第六画是:竖弯钩
C. “火”字的笔顺是:
“花”的第六画是:竖弯钩
D. “火”字的笔顺是:
“花”的第六画是:撇
(3)下列《晨读时光》中的诗歌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是( )
A.《竞渡歌》(唐)张建封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C.《元日》(宋)王安石 D.《鹊桥仙·纤云弄巧》(宋) 秦观
(4)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与梅花、兰花、竹并称“四君子”,它们是中国人感物抒怀的对象。下面四句诗就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写的,下面描写菊花的诗句是( )
A.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C.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D.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火热的夏季过去,我们迎来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相传吕后与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比较难相处,她处处提防戚夫人,后将戚夫人残害致死,戚夫人的宫女贾某被逐出宫,这一习俗方传入民间。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因此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人们将茱萸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插菊花,从唐代开始,历代盛行。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防 tí 比较jiào B. 提防dī 比较jiǎo
C. 提防tí 比较jiǎo D. 提防 dī 比较jiào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字的笔顺是:

B. “火”字的笔顺是:

C. “火”字的笔顺是:

D. “火”字的笔顺是:

(3)下列《晨读时光》中的诗歌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是( )
A.《竞渡歌》(唐)张建封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C.《元日》(宋)王安石 D.《鹊桥仙·纤云弄巧》(宋) 秦观
(4)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与梅花、兰花、竹并称“四君子”,它们是中国人感物抒怀的对象。下面四句诗就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写的,下面描写菊花的诗句是( )
A.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C.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D.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8.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