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变色龙》中看风使舵的人不只是奥楚蔑洛夫,巡警和围观者们无不如此。 |
B.语文老师上课能根据同学们的表现随机应变,真是个八面玲珑的好老师。 |
C.面对有些同学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身为共青团员,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
D.这场来势汹汹的流感,让我们班一下子有六位同学不得不隔离治疗。 |
A.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将“留心”改为“用心”) |
B.台风来临前夕,学校召开会议紧急要求同学们不要私自去游泳。(将“紧急”移到“会议”前) |
C.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优秀班集体的锦旗挂在了教室里。(删去“在……下”) |
D.妈妈之所以老是怀疑他说的话是假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止一次地撒谎。(删去“原因”) |
2.字词书写- (共1题)
(1)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chéng jiè( )得还不够快意。
(2)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yìn bì( )树下的幽花芳草。
(3)原来杨修为人shì cái fàng kuàng( ),数犯曹操之忌。
(4)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uán(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乞人不屑也
(3)是亦不可以已乎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二者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常理作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
B.第①段以假设的语气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不义”比死亡更可怕。 |
C.“行道之人”与乞丐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敬的施舍,这一事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有“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 |
D.本文中,作者把“所欲”与“所恶”、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分别进行对比,这样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 D.中牟闻其义(传闻) |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小题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张爱国
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写着“张爱国收”。
②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③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过了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④虽然马力的信太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也在这时,我有了一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毅然辞了职。
⑤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也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⑥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⑦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⑧我说:“你这个东西,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⑨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⑩渐渐的,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⑪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⑫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的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⑬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⑭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⑮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⑯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⑰“我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又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⑱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⑲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⑳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的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 ①(______) | 主要事件 |
开端 | 十年前 |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信 |
发展 | 偶遇马力后 | ②(______) |
高潮 |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 ③(_______) |
结局 | ④(______) | 看杂志受启发,明白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马力当时怎样的心理。
(1)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小题4】文章以“请和我保持距离”为题有哪些好处?
【小题5】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推心置腹”呢,还是应该“保持距离”呢?请你结合选文写出自己的看法。
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
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
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
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命”等词语增强了表达效果。 |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
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
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
D.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
5.名著阅读- (共1题)
(A)“就这样,多亏你与内务大臣建立了伟大友情,整个事情才得到了折中的解决。皇帝严令:一步步将你饿死的计划必须在秘密中进行,不让别人知晓,但弄瞎你眼睛的判决却写在弹劾书中。除海军大将鲍尔高兰之外,大家一致同意。鲍尔高兰是皇后的奴才,皇后陛下一直让他坚持把你处死;自从你那次用可耻而非法的手段扑灭了她寝宫的大火,她对你一直怀恨在心。”
这位君王和他的内阁采用了一种惯例(有人跟我说,这种惯例和从前的做法大不相同),就是,每当朝廷颁布一项严酷的判决,不论那是为了替君王泄愤,还是为了替宠臣报怨,皇帝总要在全体内阁会议上发表一通演说,表明他如何宽大、仁爱,说他这些品质是天下闻名、举世公认的。演说很快刊行全王国。再没有比歌颂皇帝仁慈那样的话让老百姓更害怕的了,因为大家看得出来,这样的颂词越夸张越强调,刑罚肯定更惨无人道,而受害人也就更加冤枉了……可是,一想起我对皇帝曾宣过誓,回忆起他给我的恩典,以及授予我的“那达克”的崇高荣誉,我马上就惶恐地取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没有这么快就学会朝臣们那种报恩的办法。
(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驷”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群地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爪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它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
【小题1】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英国作家 。选文(A)中的故事发生在 ,选文(B)中的故事发生在 。
【小题2】联系原著,选文(A)中加点的“可耻而非法的手段”和“这样的念头”分别指什么?选文(B)中“耶胡”们之间通常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小题3】请结合选文(A)(B),谈谈全书在反映作者生活的社会现实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
6.作文- (共1题)
人生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试:学校里时常会有各学科的水平考试,实验室里有操作能力的测试,运动场上有动作技能的考查……很多考试会显露人们不同的品格和道德水平。
请以“不同寻常的考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7.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