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30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分(qí )  酝(liàng )    护(pì) 人听闻
B.蓄(zhù)  戒(chěng)     耀(xuàn)   轻怕重
C.抖(sŏu)  温( xùn ) 告(dǎo)    惊失措
D.恿(cŏng)   然 (chàng) 狭(yì)  人声
2.
下列加点词语、俗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B.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件事办得正确,我也就随声附和了。
D.向韶社区成立了“议事会”,大家认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效果会好很多。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B.为了防止校园在安全方面不再出现问题,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4.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地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习俗。
B.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C.“家”是古代常用谦辞,一般用来称呼他人辈分高或者年龄大的亲属,如“家父”“家兄”等。
D.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列唐诗,回答下面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解: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夏季。
B.第三句是对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写离情之苦。
C.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
D.以情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E. 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 ( 至:到 )B.因公 (谒:拜见)
C.为公必盛馔 (意:料想)D.果蔬皆不(具:具体)
【小题2】下列“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人已心怪
A.久 ,目似瞑B.夫君子
C.左将军王凝妻也D.好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3】翻译句子。
(1)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4】“其人愧甚而退”,你认为“其人”为什么会感到“愧”呢?由此可见,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7.

三德叔的斑马线

张格娟

①三德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我就不明白,他自己那个土窝有什么好呢?

②一间低矮的茅草屋,一伸手能碰到房檐,唯一的好处,就是眼界宽一些,能望着对面忘情谷秀丽的风光。可再美的风景,看久了,也就没啥看头了,不是常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嘛,可三德叔总是扛着大烟杆出神地望着对面的风景发呆。

③三德叔是一个瘸子,他一生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着。父亲在临终前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肯合眼,我清楚他老人家的心思。就在他的床前立下了军令状:三德叔老了,我养活他。父亲这才微笑着走了。

④父亲走后,我就想把三德叔接到城里来,可三德叔不肯。三德叔说他对城市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怨恨。

⑤那年,三德叔刚满十八岁,为了供我上学,他就瞒着我的父亲悄悄地扛起了铺盖卷,来到城里打工。可不幸的是,他从脚手架上自由落体后,就落下了病根,他的腿从此瘸了。两条腿走起路来划着圈,一瘸一拐的,的确有些别扭。就因为这个,三德叔恨上了城市。瘸了的三德叔一辈子也没娶到哪怕丑一点傻一点的三婶让我们瞧瞧。

⑥三德叔依然不去城里,可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他终于勉强答应跟我来到了城里。

⑦刚进城的三德叔,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好奇。他盯着城市中间的斑马线,感慨地说:“城里人真是钱多的没地儿花啊,这大街道也涂白线,就像头顶扎裤腰带一样多余。我笑着说,叔啊,那不是多余的,那叫斑马线。

⑧斑马线?三德叔疑惑了。他茫然地问:“斑马走的线?人往哪走呢?城市里有斑马?”我被三德叔的一连串问题弄的哈哈大笑了。

⑨我就耐心地给二德叔讲:“斑马线是人经过的,这一道一道的白线像极了斑马身上的条纹,所以叫斑马线。如果你经过,所有的车辆都会停下来让路的。”三德叔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⑩后来,三德叔学会了独自走斑马线,他也知道了红绿灯,三德叔感慨地说:“这城市变化还真大,那电子眼在哪儿一闪红色,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比我在村里吆喝驴子那么大的声音都管用。

(11)尽管这样,三德叔还是觉得乡下好,他天天念叨着,我得回家去,我那个土窝怕是又漏雨了吧?对面的山谷的花也开了吧。这城市的人太多,可就是没有一个和自己唠唠知心话的。

(12)我想,三德叔怕是寂寞了。我就和妻子商量着,给三德叔找一个老伴,当我们发出征婚启事后,也收到好几封回信,我们打算让他去和那些老太太见见面,成与不成都无所谓,也算是见见世面嘛。可谁知我的话还没有落地,三德叔急了。

(13)三德叔气呼呼地走出了家门,我和妻子紧跟在他的后面追赶着。可还是出事了。三德叔经过斑马线时,被一辆急驰而来的摩托车给撞上了,三叔临终前还是不肯相信,他说了,这电驴子咋就挣脱缰绳了呢?三德叔死了。

(14)按照他的遗愿,我将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埋葬在叫忘情谷的地方,那里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坟,坟头芳草萋萋

(15)据村里的老一辈讲,那个叫山花花的姑娘,曾经是三德叔的相好,只因为她的父母嫌弃三德叔是一个瘸子,将他硬嫁给了外村的一个木匠。结婚的那天,姑娘上吊自杀了,从此后,三德叔终生未娶。听着这个凄然的故事,感觉像在听古典的《梁祝》一样让人伤怀。

(16)我在三德叔的坟头上,用石灰划了一条通往山花花的斑马线,不知道,他们能否相会......

(有删改)

【小题1】本文主人公充满悲剧色彩,结合全文,根据提示,补全相关情节。
十八岁的三德叔
(1)
回乡的三德叔
他的恋人被迫嫁给了木匠,上吊自杀,三德叔终生未娶。
老年三德叔
他不愿征婚,在大街上出车祸而死。
死后的三德叔
(2)
 
【小题2】根据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1)他盯着城市中间的马线,感慨地说:“城里人真是钱多得没地儿花啊,这大街道也涂白线,就像头顶扎裤腰带一样多余。”(从语言描写的角度)
(2)按照他的遗愿,我将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埋葬在叫忘情谷的地方,那里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坟,坟头芳草萋萋。(从环境描写的角度)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执意要把三德叔接进城里,有出于孝顺的原因。
B.文章中三德叔进城是明线,与山花花的爱情是暗线。
C.三德叔不愿进城,唯一的原因是城里没人可以唠唠知心话。
D.文章的主题是要表达三德叔与城市现代文明的不协调。
E. 文章的结尾写到“用石灰画了一条通往山花花的斑马线”,其实是表达了对三德叔爱情观的一种感叹。
【小题4】文章多处运用伏笔,试举一例加以说明。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三德叔的斑马线”这个标题的理解。
8.
它们决定你的体重
①饭桌上,总有些瘦子边大快朵颐边赢得“怎么吃都不胖”的赞赏,叫人羡慕得牙痒痒。这在从前或许能简单归结于此人是属于“不容易发胖”体型——和基因有关,但现在你应该考虑一下你肠道里的小生物们。
②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你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很久前就知道这三个因素不足以解释肥胖的起因,而第四个重要的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你的肠内细菌,尽管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③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在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④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换而言之,它们能够调解宿主[1]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和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⑤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菌类群数量比拟杆菌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体内的菌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其中,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在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
⑥换而言之,如果你体内的拟杆菌数量多于厚壁菌类群,那么你就是令人羡慕的“吃不胖”体型。
⑦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益生菌饮料,号称能够帮助调节肠胃菌群、提高免疫力、有益健康。是不是喝上一小盒益生菌饮料就能轻轻松松减肥?
⑧科学家对此很谨慎,不肯轻易许诺。这是情有可原的:首先,人们对肠胃菌群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对改变它的后果没有把握。轻率行事的话,很有可能体重没减下去,倒弄得人生起病来。其次,每个人的肠胃菌群在两岁时就基本稳定下来了,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体系,新来的细菌并不容易在其中扎根。第三,就算是细菌能够调整,少向身体提供一些能量,焉知身体没有别的补偿机制,把减少的能量补回来?
(注)[1]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这里指人体。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中的“它们”指肠道微生物群落。
B.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的平衡(数量)决定“你的体重”。
C.科学家认为益生菌饮料能够帮助调节肠胃菌群、提高免疫力、有益健康。
D.每个人的肠胃菌群是基本稳定的,新来的细菌很难扎根。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肠道微生物群落。
B.文章第⑤自然段中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C.“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益生菌饮料,号称能够帮助调节肠胃菌群、提高免疫力、有益健康”一句中“号称”一词不能删除,否则意思表达就不准确了。
D.“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一句中的“之一”省略后意思没有改变。
【小题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判断中餐与西餐哪一个更利于控制体重,并作简要说明。
(链接材料一)研究实验表明,把长期食用低脂饮食的小老鼠的食谱变成高脂的食谱,那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些小老鼠肠道内的厚壁菌类群数量会大幅增加。
(链接材料二)中西方的烹调方式有很大区别。以鱼类食品为例,西餐一般都是吃炸鱼或熏鱼,但中餐无论是河鲜或海鲜,都喜欢清蒸、水煮、切块烩制;又如猪、牛、鸡肉,西餐多用煎炸,而且分量很多,一个扒的分量可达半磅,而中餐多是用青菜炒肉片。
9.
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
张丽钧
①秃的墙,没有看头。便有邻居建议,干脆,咱种些爬山虎吧,不消两年,这墙就全绿了。
爬山虎是一种皮实的植物,很容易活。压条后,叶子打了两天蔫儿,但一场雨过后,打蔫儿的叶子下面就冒出了红褐色的新芽。
③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应该没有悬念了,墙在侧,虎善爬,听凭它们由着性子去编织美丽故事好了。
④然而不然。爬山虎竟然背弃了那墙,毫无章法地爬了一地。
⑤“怪了!这些爬山虎的‘虎气’哪里去了?怎么跟地瓜秧一个脾性了?”一位邻居诧异地说。
⑥我们请来了生物老师。他告诉我们说,墙面太光滑了,爬山虎卷须上的粘性吸盘无法吸附在上面,要将墙弄成麻面才行。
⑦说干就干。我们借了电钻,开始兴致勃勃地破坏那墙面。
⑧经过小半天的奋战,墙体变得面目全非了。我们又不辞辛苦地拉来水管,冲净了那蒙在爬山虎叶子上的白灰,又将那长长的爬山虎藤条一根根搭到墙上的花窗孔中,然后警告它们道:“这下,你要是还不爬,可就没有理由啦!”
⑨居然,它还是不爬!
⑩生物老师又来了。他挠着头皮说:“可能是原先生出的粘性吸盘已经过性了,也就是说,它们在最适合找到攀附物的时候没能找到攀附物,吸盘就在藤条上干枯了;而藤条顶端嫩芽上新生的吸盘又无力带动那么沉重的一根藤条,所以,这爬山虎就难往上爬了。”
看着匍匐一地的爬山虎,我们万分沮丧。以为只能这样了——新的藤条从根部滋出后,张开眼,欣欣然发现旁侧已有我们殷勤打出的适于攀爬的墙面,于是欢呼着,将卷须上小小的吸盘快乐地吸附于墙面,开始了傲视前辈的向上奔跑;而匍匐的藤条只有怨恨地委身地面,看别人飞翔。
清晨,我照例路过那面令人纠结的墙去上班。却见一位父亲带着一个男孩在那面墙前忙。再仔细看时,我惊叫了起来。——天!那父子俩居然在用透明胶条一根根往墙上粘那藤条。他们已经粘了十几根了。丑陋的墙,被漂亮的绿藤装饰出诗意。
我对那父亲说:“你真行啊!太有创意了!”那父亲嘿嘿一笑说:“不是我,是我儿子想出的办法。跟咱们一样,他也在暗暗为这些爬山虎用力啊!看它们实在爬不上去了,他就说‘咱们帮它们爬上去,这样,后长出的藤条借着老藤条往上爬,会更容易些’”。
如今,那面墙已经被深深浅浅的绿所覆盖,大概很少有人想起这一墙爬山虎初始的故事了吧?而我却不能忘怀。每次走到这里,我都忍不住驻足。我思维的卷须上生出一个个小小的吸盘,有自嘲,有自省,有自警,有自励。作为一名教师,我问自己,我是否给了每一株怀有向上热望的爬山虎一个攀爬的理由?当理想的藤条在现实面前怆然仆地,我能否像那个可爱的男孩一样,不沮丧、不懊恼、不怨艾,智慧地拿出自己的补救方案,将一根根自暴自弃的藤条抬举到梦的高度?
【小题1】阅读全文,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人物
行为
所见爬山虎的状态
“我”的反应或感受
“我”和邻居
种植爬山虎
爬在地上
(1)_____
“我”和邻居
(2)_____
匍匐一地
(3)_____
父子俩
粘贴藤条
(4)_____
惊讶赞叹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小男孩想办法帮助匍匐在地的爬山虎爬上墙的一幕,深深地启发着作为教师的“我”。
B.第②自然段交待爬山虎易成活的特点,并写出其生长情况,为下文爬山虎出乎意料的生长状态作铺垫。
C.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有智慧、有爱心、有恒心和毅力的人。吸盘“过性”的爬山虎可以喻指教育中遇到的困难。
D.之前“我”有失败的沮丧,所以在看到父子俩粘贴藤条使墙充满绿意时,“我” 赞叹“太有创意了”。
E. 文章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小题4】文章标题“给它一个攀爬的理由”,有着深刻的含义,请结合全文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材料一:无腿少年双手登山引关注。11 岁的小宇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双腿,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手代脚努力生活,他的事迹感动了众多网友,他的偶像 33 岁的陈州听闻后也专程来看望小宇。陈州 13 岁时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他走过全国 700 多个城市,靠着双手登上过泰山、黄山等国内 100 多座高山。现如今,陈州已经娶妻生子,成为了一位励志演说家。2016 年 9 月 10 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陈州与小宇相约登崂山,在陈州的鼓励下,小宇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登山挑战。登山后陈州说:“小宇未来的路还很长,他是个坚强的孩子,未来等待他去挑战的事情有太多,我希望无论他走到哪都记住,所有的挑战最终是为了征服自己。”
材料二:小强同学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有一次课间时,他和另一名同学去玩游戏致使上课迟到,在老师批评教育他时,他激动地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不就是少上一会儿课,有什么大不了。”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运用。
某班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言必行,行必果”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曾子杀猪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③一言九鼎  ④此地无银三百两
⑤一诺千金   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⑦指鹿为马
(2)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已设计出两种活动方式,请你根据主题再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信守承诺最美”诗歌朗诵会
活动二:举办“寻觅身边的诚信”黑板报评比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营造氛围,教室需要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围绕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2题)

11.
大作文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有真情实感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12.
小作文 按下列提示的要求,注意通知的格式,写一则通知。
本学期1月21日 上午8:30为学生结业典礼时间,请以长铁一中学校办公室的名义,在1月19日考试结束后,给全体同学发一则通知,要求当天按时参加结业典礼,同时注意安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