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3049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9

1.选择题(共8题)

1.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的比值。又可分为少儿人口抚养比(0—14岁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值)和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值)。图6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6可知,2010年
A. 中国少儿抚养比较印度高 B. 日本老年抚养比较中国低
C. 德国劳动力较中国充足   D. 美国人口抚养比较中国高
【小题2】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将超过60%,其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 养老压力增大 B. 住房更加紧张
C. 劳动力较充足 D. 医疗投入减少
2.
下图为某大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D.高原为主,地形单一
【小题2】图中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分隔了亚洲与
A.非洲B.欧洲C.大洋洲D.南美洲
【小题3】图中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许多古海洋生物化石,如三叶虫、鹦鹉螺、珊瑚等。据此可以推断
A.古海洋的海平面较高,后来发生了海退
B.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生过强烈的地壳抬升
C.人类曾捕捞大量海洋生物带到这里
D.这些海洋生物曾经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3.
下图为南、北半球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半球陆地比海洋面积大B.北半球陆地比海洋面积大
C.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约为7:3D.陆地与海洋面积比约为7:3
【小题2】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大洲是
A.非洲、欧洲B.欧洲、南美洲
C.亚洲、北美洲D.大洋洲、南极洲
【小题3】图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⑦
【小题4】图中,大洲界线巴拿马运河位于
A.①④之间B.①③之间C.④⑦之间D.⑥⑦之间
【小题5】图中,甲所位于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
【小题6】图中,北部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的大洋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7】图中,属于丁大洋的地理特征是
A.北部海岸线平直B.南部海岸线曲折
C.南北呈“S”形D.西邻非洲东海岸
【小题8】图中,常年冰层覆盖的大洋是
A.甲B.乙C.丙D.丁
4.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
A.中纬地区,等温线北半球较南半球平直B.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均高于海洋
C.高纬地区,等温线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D.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体呈低纬向高纬递减
【小题2】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 )
A.亚洲、非洲B.南北回归线之间C.亚洲、北美洲D.中纬度地区
【小题3】图中★所示位置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河流因素D.地形状况
5.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
①两极地区降水量多  ②赤道地区降水量多  ③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量较多
④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较多  ⑤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内陆地区多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中部较东部、南部降水多B.赤道附近的非洲地区降水东多西少
C.澳大利亚大陆中部降水少D.南北极地区年降水量相当
6.
合掌造是日本江户时期遗存至今的一种民居形式,分布于日本中部岐阜县境内,199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房屋为木造建筑,其房梁东西走向,使房屋能获得充足的采光量,减小风力。最大特色是以多层茅草覆盖坚固的正三角形屋顶,且屋顶十分陡峭,如同双手合十一般,故称“合掌造”。下图为日本合掌屋景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合掌造的建筑特点是为了适应当地
A.夏季酷热B.昼夜温差大
C.冬季豪雪D.降水季节变化大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的聚落类型是
A.以捕鱼为主的渔村B.以农耕为主的山村
C.以旅游为主的城市D.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小题3】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合掌造民居的意义是
A.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B.提升当地城市化发展水平
C.增加该区域的外汇收入
D.保护地方文化中人类的生存智慧
7.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有规律可循。表1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表2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1
海拔(米)
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0—200
56.5
200—500
24.0
500—1000
11.6
1000—1500
4.4
1500—2000
2.3
2000—2500
1.2
 
表2
纬度范围
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90°N—60°N
0.4
60°N—40°N
30.0
40°N—20°N
49.4
20°N—0°
10.4
0°—20°S
6.1
20°S—40°S
3.5
40°S—90°S
0.2
 
【小题1】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小题2】根据人口纬度分布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是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8.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发达国家数量最密集的区域是( )
A.东亚B.欧洲西部C.北非D.西亚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列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
B.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列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印度、巴西
C.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德之和
D.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的国家

2.解答题(共4题)

9.
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分布图和2017年1月至11月发生7.0级以上地震地区的分布图和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8中世界港口多分布于___________纬度地区。旧金山是___________洲的港口,位于大洲___________岸。
(2)从上海起航的轮船3月到达悉尼时,当地的季节是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孟买港位于___________板块,纽约位于___________板块。
(4)①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据图9可以看出地中海将不断___________。(扩大或者缩小),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可知,关于2017年1到11月间7.0级以上地震分布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多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
B.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多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D.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6)据图9,说明伦敦很少发生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义新欧”班列是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到欧洲的国际铁路班列的简称。它的起点是我国浙江省义乌市,到2017年1月已能直通英国伦敦。首列从中国到英国的列车被媒体誉为“用现代科技重新打通古代丝绸之路”的例证。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义新欧”路线示意图

图中的四个城市气候资料
(1)“义新欧”班列途经义乌、阿斯塔纳、伦敦和米兰四个城市。图11中,①对应的城市是___________,②对应的城市是___________。
(2)从海陆位置来看,图11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_____(东岸/西岸),②表示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内陆/沿海)地区。
(3)图11中四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_(答序号),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答序号),该城市夏季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查资料时,看到一则关于④城市冬季发生洪水的报道。你认为这则报道可信吗?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福布斯》是一本美国商业杂志,以发表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2015年《福布斯》根据营收、利润、资产和市值这四大指标评选出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实力的2000家企业。

(1)世界20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北)半球,可见世界经济发展________(均衡/不均衡)。
(2)据图可知,世界2000强企业数量居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从高到低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推知,经济发展均衡的大洲是________,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大洲是________。   
(4)任何国家要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列举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三项)
12.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来源。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理解人类是否生活在地球可承载的限度之内,变得愈加重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生态足迹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例如:获取资源、消纳废弃物)而利用的所有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域的空间面积总和,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生态足迹用“全球公顷”为单位表达。
资料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人类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目前生态超载情况已经达到了需要大约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地步。自然可以承受短期的环境超载,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3:经济区域与其主要成员国

资料4:下图分别为1961年与2010年不同经济区域的生态足迹(虚线为世界平均水平)


(1)依据资料,世界人均生态足迹是世界生态足迹与________的比值,可以反映世界人均的资源消耗水平。   
(2)据图可知,与1961年相比,到2010年世界人口总量大约增长了________百万人,人均生态足迹减少了________全球公顷。其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经济区域是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始终最高的经济区域是________。(以上两空填写经济区域名称)   
(3)总体而言,全球生态资源消耗总量呈________(增加/减少)趋势,由此可能引发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4)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两点建议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