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县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007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4)材料四、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的局限?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5分)
(2)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4分)
(3)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实质和意义。(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7分)
(3)有人说:“二一九法令”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2.单选题(共20题)

4.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5.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新教各派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D.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6.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7.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
8.
日本明治维新前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 ②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的统治 ④英国首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9.
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10.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1.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13.
(08四川文综卷,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14.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
15.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6.
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①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18.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19.
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
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
(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  ④封建性质的改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23.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3.选择题(共12题)

24.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25.

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是(  )


26.

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是(  )


27.

如图为“我国夏季风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后面小题:

28.

如图为“我国夏季风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后面小题:

29.

如图为“我国夏季风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后面小题:

30.如图所示,斜劈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桩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K把物体与木桩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质量为m的物体和人在弹簧K的作用下沿斜劈表面向下运动,此时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1.若函数f(x)=(x+1)ex,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32.若函数f(x)=(x+1)ex,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33.设函数f(x)=ax﹣ax(a>0且a≠1).
34.设函数f(x)=ax﹣ax(a>0且a≠1).
35.关于x的方程4x+2(m﹣1)•2x+m+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