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羁绊 (pàn) 行辈 (xín g ) 屹立 (yì) 风雪载途 (zài ) |
B.冗杂 (rǒng) 晦暗 (huì) 嘱咐 (zhǔ) 如法炮制 (páo) |
C.闭塞(sāi) 撺掇 (cuān) 幽悄 (qiǎo) 装模作样 (mú) |
D.糜子 (mí) 眼眶(kuàng) 蓦然 (mò) 大彻大悟 (chè) |
A. 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B.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 近年来,许多开发商纷纷以“绿色住宅”为招牌,但对绿色住宅的内涵却不甚了然。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①③②④ | B.③②①④ | C.②③④① | D.②④①③ |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
D.《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2.诗歌鉴赏- (共1题)
王勃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①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____________) ⑵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 B.绝境 问津 |
C.问讯 间隔 | D.交通 妻子 |
【小题6】第一自然段中①处应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中②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很多请任意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并解释意思: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选文第1自然段中说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第2自然段“我却还以为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2】第2自然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有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第1自然段第3句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
C.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 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苛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小题1】为神魔称舒施尼的发明为“最糟糕的发明”?请至少列出两条理由。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请再为治理“白色污染”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或为消除“白色污染”拟一条公益广告。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小题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小题3】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教师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
6.作文- (共1题)
(1)题目:我不再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②写成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2)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