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 粗犷(guǎng) 应分(yìng) 跻身(jǐ) 探骊得珠(lí)
B. 风靡(mǐ) 祈祷(qí) 哽咽(yàn) 叱咤风云(chà)
C. 拮据(jū) 褴褛(lán) 刹那(chà) 热泪盈眶(kuàng)
D. 拾级(shè) 驽钝(nǔ) 偌大(nuò) 惟妙惟肖(xiào)
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
B.一些人对中国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
C.诸葛亮博闻强识,见微知著,善于筹划分析,在隆中就已经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计。 |
D.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
A.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B. 《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发生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总理瓦尔斯1月21日公布系列反恐措施,宣布未来3年将投放逾7亿欧元左右用于打击恐怖主义。
C.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D. 树人学校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同学们重温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A. 即使风雨兼程,也不一定能到达远方。这句话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B. 他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他说他和妻子是邻居。句中的几个“和”的词性各不相同。
C. “他从内心深处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身临其境》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喜欢电视节目。
D. 6月1号儿童节,作为市长我一定莅临指导你们的活动。这句话说的得体。
A. 契诃夫写的《海燕》、屠格涅夫写的《蔚蓝的王国》、鲁迅写的《雪》都是散文诗,它们兼有散和诗的特点,从本质上还是属于散文。
B.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诗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得到朝廷重用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姿和豪气。
C.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韩愈的《马说》、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等
D.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2.字词书写- (共1题)
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yì(____)和春光无限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样明媚的笑yè(____)。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róng(____)一切坚冰,让人的情意qiǎn(____)绻,醉眼矇眬,春心荡漾。
| | | | | | | | | | |
| | | | | |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2)“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酒婆
冯骥才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像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 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小题1】小说中围绕酒婆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将情节补充完整。酒婆喝酒——_________________——老板发誓——_____________——老板不解
【小题2】小说开头描写出怎样特点的首善街?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
(1)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结合具体词语,从描写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分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小说最后一段,分析酒婆死亡的原因。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此方人郝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賞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住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小题1】(小题1)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小题2】(小题2)根据第③④段内容,查找相关倌息,用简法的语窗填表。
节日饮食风俗 |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 (1)____ |
(2)_____ |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
【小题3】(小题3)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小题4】(小题4)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5.课外阅读- (共1题)
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①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②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剽掠,山径不通。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俾③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壮士其许之乎?”是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嚆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②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③俾:使。【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汪许之(_____________)
(2)而曩时往来川中者(_____________)
(3)愿乞壮士重过西川(_________)
(4)才通人(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之”字与“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汪许之
C. 复有汪之马迹 D. 有燕赵之风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请概括回答。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