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凫水(fú) 争讼(sòng) 幽悄(qiāo) 无人问津(jīn) |
B.亢奋(kàng) 狩猎(shòu) 追溯(sù) 风雪载途(zài) |
C.潺潺(chán) 冗杂(rǒng) 磅礴(bàng) 黄发垂髫(tiáo) |
D.腐蚀(shí) 领域(yù) 灯盏(zhǎn) 金吾不禁(jīn)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保持缄默。 |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
C.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 |
D.一年前失败的痛苦仍刻骨铭心,一年后他带着十足的信心周而复始。 |
A.专家分析总结,政府部门提前防控,区域内企业严格落实是能否缓解和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关键所在。 |
B.《通知》旨在积极发挥各级体育部门服务全民健身的职能,着力解决广场舞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C.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相变材料,有望将电子产品的存储速度提高约70倍左右。 |
D.各地教育部门网站公告显示,目前,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已经结束网上报名工作。 |
①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捅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
②仅3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
③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
④微信的4.0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隐私、收藏等功能。
⑤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又出现了“微信”。
A.①⑤②④③ | B.②④①⑤③ | C.③①⑤④② | D.④⑤②③① |
A.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
B.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敏——著名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 |
C.《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
D.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
A.“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B.《灯笼》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从不同方面表达“灯笼”的重要意义。 |
C.《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
B.颈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
C.尾联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
D.该诗是一首送别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日,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而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赢了比赛开心吗?”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地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建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互相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元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器需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得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与人有哪些区别。【小题2】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4.对比阅读- (共1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洌(________)
(2)日光下澈(________)
(3)西折纤秀长曲(________)
(4)尽溪,平坦如荠(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小题3】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小题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当主持)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感受)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心得,下面是小华的阅读感言,请你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人,我赞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我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