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刹那(chà) 绯红(fēi) 狼籍(jí) 深恶痛疾(wù) |
B.颓唐(tuì) 踌躇(chú) 鲜腴(yú) 殚精竭虑(jié) |
C.差使(chāi) 悲悯(mǐn) 钥匙(yuè) 重峦叠嶂(lán) |
D.濒临(bīn) 轩榭(xiè) 残垣(yuán) 摩肩接踵(zhǒnɡ) |
A.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石窟中,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神采各异的飞天画像。 |
B.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
D.森林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人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 |
B.“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
C.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
A.为了避免清明祭扫不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
B.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现场演奏。 |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D.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
, , 。 ,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①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②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③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④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加横线的字
良多趣味(_____) 属引凄异(_____)泠泠作响(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乙文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题5】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在湘东,辣椒是菜地里的王。
② A 。挑一块荒地,将蝴上的草和藤一股脑割下来摊开,再铲些草皮盖上,捡些干燥的松针塞在里面引火。火点燃后,被草皮压着,看不到它丝绸一样的形状,也听不到它呼呼的响声。青烟如扯线团一样没完没了地扯出来,几天几夜还没有停下的意思。等烟没了,火也熄了,剩下的那堆褐中带黄的泥土就叫火土。然后把它丢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日头晒,直到变成黑黝黝的,用手一握能流出油来。这件事在正月就陆续开始,村庄里不时升起一股股青烟。风追着烟四处流浪,空气中传来一种草木和泥土焚烧的气味。
③ B 。她挑着一担火土摇摇晃晃地经过石板路、木桥、田埂,来到土边,放了撮箕,接着抡起松耙,碗口大的土坷蛀应声而碎。有些鸡蛋大的,松耙奈何不了,母亲便蹲下身子,像个顽皮的孩子,一只手抓一个,一捏,碎了,再一捏,又一个碎了。最后,母亲站起身来,打量着眼前这块平整的土,很满足地呼了一口气。母亲沉浸在小小成就感里,忘记了自己的头上、衣服上、手上沾满泥土,汗水把这些泥土的颗粒泡化,在她的脸上和手臂上冲出一条条带着泥渍的小溪。
④火土在撮箕里隆起,母亲双手捧着火土,然后把它撒在新翻的土里。她显得小心翼翼,不时蹲下去看一看,用手拨弄几下,等到盖上的火土均匀、平整了,才从衣袋里慢悠悠地掏出三个纸包。母亲把纸包里的辣椒种子撇下去,再撒几把火土,然后拍拍手,收拾东西,回去等待种子在火土里发芽。
⑤十几天后,土里冒出细细的芽来,密密麻麻,像许多小孩子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辣椒秧子长得快,见风长,见雨长,见阳光也长。它们开一片叶子,又开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搭在另一片叶子上,把一块土遮得密不透风。等长到一柞高的时候,挑一个阴天,母亲就会把它们栽到另一块土里去。
⑥土早就挖好,分了畦,畦上刨些浅坑,一行三个,横竖对得整整齐齐。把辣椒秧子带泥挖了,粗壮的,一个坑里栽一根;不那么壮的,一个坑里栽两根或者三根。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辣椒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迁徙。不过,相对于它们的祖先几百年前从遥远的美洲来到这片东方的土地,这次迁徙短得简直不值一提,仅仅是经过一个田垄、一片池塘或一口古井而已。
⑦种过菜的人知道,最容易种的是冬瓜、南瓜、苦瓜,把底肥放足,栽下去就不用怎么管了。相比之下,辣椒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
⑧辣椒其实长得很卖力,但它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长不过草。牛筋草、省把草、红脚草从来不讲道理,它们抢领地,抢雨水,抢阳光,抢本来属于辣椒的肥料。因此,每隔六七天,母亲就会去扯一次草,施一次肥。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就能看到辣椒的枝丫像手指一样叉开,开始长成树的模样,白色的花苞从枝枝节节上嘟噜嘟噜地冒出来。
⑨花苞终于在母亲的期盼里变成了花朵。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像一个个细小的星星,连着一个稍微弯曲的绿柄,埋在碧绿的枝丫间。没几天,白色的花朵便洋洋洒洒,叶子的光芒黯淡了下去。
⑩辣椒结出来了。米粒儿大小的它们,一脸羞怯地寻求叶子的庇护,然后偷偷地抽个儿,沉甸甸地往下坠。这时候,打屁虫来了,它们成群结队,缠满枝干。母亲又开始对付这些虫子。她左手拿着皮撮放在辣椒树下,右手抓着辣椒树不停地摇晃,打屁虫极不情愿地落到皮撮里。父亲早已在地坪里烧起一堆火,母亲把皮撮里的打屁虫往火堆里一倒,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一股臭气扑鼻而来。这场人和害虫的战争以母亲的胜利告终。
⑩端阳节前后,辣椒成熟了,一个个坠满树上,望过去一片青幽。辣椒的成熟像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很多菜都跟着成熟了,黄瓜、丝瓜、茄子、苦瓜、四季豆……每年这个时候,母亲把新熟的菜从地里摘回来,每样挑一点炒了盛在碗里,整整齐齐地摆到桌上,然后用量筒盛些米,点三根香插在米上,没有跪拜,没有祝颂,也不烧纸钱,不打爆竹,任凭香上的青烟在偌大的厅屋里飘动。这是一个极简的仪式,叫作吃新。不单我家这样,家家都这样。这个不知在村庄里流传了多久的习俗,使辣椒的成熟注入仪轨的庄严,成为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一年到头在地里打滚的女人们,对一片土地的复杂情感,都化作了穿堂风中袅袅的青烟。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有删改)
【小题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A、B两处的横线上,A处应填(______),B处应填(______)
a.惊蛰过后,母亲去竹山排挖土 b.栽辣椒之前,一般要先铲火土
【小题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母亲种辣椒过程中所做的事。(每空不超过6个字)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_____ 第④段:撒种子第⑤段:辣椒秧子长出 第⑥段:_______ 第⑧段:扯草施肥 第⑩段: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小题4】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面横线的句子。
【小题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时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常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的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小题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④段划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材料一:
孝感市某实验初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
项目 年级 | 从未写过信 | 学应用文时写 | 寄贺卡时写 |
七年级 | 94.4% | 1.1% | 4.2% |
八年级 | 90.6% | 5.2% | 4.7% |
九年级 | 88.8% | 7.3% | 5.9% |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传播信息不再需要书信这种传统的形式,致使书信已经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遗憾!针对这种情况,国内顶尖视频制作团队成功制作了首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让观众体会到书信的魅力。节目开播后,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这种火爆网络的态势,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知道、提及、观看、分享、力荐。
(1)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并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条)。
探究结果: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材料二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傅雷家书两则》以及其它书信的了解,你觉得书信相比于微信、短信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幕,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总冠军。雷海为7岁起读诗,经常带在手边的是《唐侍三百首》,也经常翻阅《唐诗宋词名句三百》《宋词故事》等。白天,雷海为和其他外卖小哥并没有什么不同,兢兢业业地上班;下班后,别的同事躺在床上刷快手、看直播、打游戏时,他就静下心来读诗。
晚上学习,白天复习,雷海为一天背一首诗。董卿对雷海为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个时刻得到回报。”
请以“读书的回报”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l)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题目二:请以“我有隐形的本领”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