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4题)

A.俄罗斯地势高峻,以山地为主 |
B.叶尼塞河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 |
C.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地势北高南低 |
D.乌拉尔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 |
A.被称为“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
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
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
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

【小题1】图中甲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
B.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D.地形复杂,中高周低 |
A.新加坡 |
B.马来西亚 |
C.泰国 |
D.越南 |
A.![]() | B.![]() | C.![]() | D.![]() |

关于“澜湄合作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
A.马来西亚是该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国 |
B.图中序号④表示澜沧江—湄公河 |
C.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南北对话” |
D.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合作是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 |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 |
B.符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 |
C.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 |
D.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 |

A.从1951年至2000年,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越来越多 |
B.从1951年至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10亿 |
C.从1951年至2000年,印度人口增长逐年变慢 |
D.目前印度人口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
A.共同利用通信设施 |
B.降低原料运输费用 |
C.销售工业产品 |
D.减少工业污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赋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新文体,它始于先秦,鼎盛于两汉,风靡于六朝,革新于唐宋,延至于明清。可以说赋一出世,就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丰富发展着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夭折,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赋最早是作为诵读诗歌的意思出现的,即“不歌而诵谓之赋”,实际上是指与配乐演唱相对的诵读。此类现象在《国语·周语上》《左传》均有记载,绝大多数是诵读现成的作品,如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宴享晋公子重耳,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真正把赋作为诗学概念提出来的,那已是到了战国时代了,它作为“六诗”之一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人经过比较研究,又把“风雅颂”看成诗的体裁,把“赋比兴”看成诗的作法。唐代孔颖达曾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篇之弄辞也。”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由此赋的概念逐渐演进为“铺陈其事”的创作技巧。到了战国中后期,作为一种文体的赋开始产生了。屈原的大量作品虽主体为楚辞,但注入了鲜明的赋之特征,班固则把屈原的作品称之为赋。到了宋玉之时,公开以赋为篇名作文。《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由此,赋之创作历代不息。
赋,就其内容起源于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在文体上则受楚辞的影响。它以内容的铺陈夸张和辞藻绮丽纷繁为其基本特征,它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诗歌之韵。
汉赋乃一代之文学,赋家群起,赋作林立。既有歌功颂德之辞,又有园林宫殿美化之语;既有铺采摛文、排比事类、穷极声貌的长篇宏制,又有声色犬马、游宴畋猎、睹物兴情的抒情短篇。在赋的创作上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盛况,尽管大多数作品为帝王将相而作,但也表现了一代文人的横溢才华。
到了魏晋六朝,抒情小赋风靡文坛,虽然对统治者还有美化歌颂之词,但更多是对江海山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了,借自然景物来抒发心志,表现出一代文人的心境和处境,记录了那个朝代的社会现实。到了唐宋之际,赋作风格为之一变,律赋便代表了这一时代,那些意精辞美,声情并茂的佳品一直延至明清,致使明清赋家,不得不拿起笔,挥毫作赋,言志抒情,佳品辈出。
赋作为一种文体,始终没有享受与诗词相等的待遇,在后代研究者中,常常处于冷落的境地。这除了它自身难读不易懂之外,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欣赏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不高。随着当今全民族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赋的欣赏者和研究者增加,我们理应让它享有与诗词相同的待遇。
2.解答题- (共5题)
材料一:日本的位置和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 )
材料二: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
(2)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________.
(3)试举一例说明当代日本文化的特点.

(1)根据图中经纬网判读,日本位于______半球和北半球;它是属于______(低、中、高)纬国家。
(2)日本是一个岛国,试从海陆、邻国两方面来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海陆:______________。邻国:_______________。
(3)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___,其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组成,其中最大的岛是___________。
A.北海道 | B.本州 | C.四国 | D.九州 |
(5)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尤以多火山、地震。请从“板块构造学说”出发,说说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如石油资源大量从西亚地区进口,但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结合图和材料信息,请你从日本的海港条件、劳动力资源、科技等方面说说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任选一项作答)_____。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洋A 海 B 洋
(2)数字代表的岛屿名称:
① ② ③ ④
(3)从图上看,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沿岸,请你把其原因填入下面的框图中.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产品主要出口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日本自给率最高的工业原料是______,因为日本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日本工业品中占据世界市场份额最大的是_____。你能列举两个中国市场上著名的日本名牌吗?例如:____。
(3)读丙图,写出各字母表示的工业城市名称。
A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
(4)学完日本的内容后,玲玲认为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强。请根据甲、乙两图简要分析玲玲的观点。
(5)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把工厂迁移到国外,简要分析这种做法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4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