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优录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77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4/10

1.选择题(共3题)

1.
下面的对联与所颂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⑤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⑥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A.孟子范仲淹苏东坡陶渊明辛弃疾鲁迅
B.孔子范仲淹辛弃疾司马迁诸葛亮鲁迅
C.孔子苏东坡辛弃疾司马迁诸葛亮韩愈
D.孟子苏东坡司马光陶渊明辛弃疾韩愈
2.

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搜集到以下史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史料二

史料三


3.
(题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笛福的笔下,鲁滨孙勇敢、乐观、不惧困难。在孤岛上,他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B.《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端午的鸭蛋》(节选),完成各题。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小题1】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__________,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我选____处,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