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73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罗马大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后来又号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
材料二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1)据材料一、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人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的主要原因。为达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依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在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拿坡仑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恩格斯为何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是“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哪些人?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6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分)

2.单选题(共26题)

5.
***思想经历了诞生、成熟和发展几个阶段。下列属于***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是(   )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6.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8.
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9.
杰斐逊曾宣称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其原因是 (  )
A.他是法国移民的后裔
B.受到法国革命的鼓舞
C.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北美独立得到法国支持
10.
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职权牵制与监督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A.三权内容不同B.对社会影响不同C.本质目的不同D.产生时代不同
11.
文艺复兴运动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似之处是
A.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B.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
D.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
12.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在这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信仰自由B.教随国定C.反对宗教信仰D.因信称义
13.
法国启蒙思想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主要是因为(   )
A.是18世纪世界上最进步的思想,并影响了全世界
B.适应当时反封建特权,反宗教神学的需要
C.资产阶级实施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需要
D.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和夺取政权的需要
14.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
A.它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明确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15.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16.
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跑龙套的。“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A.一种角色的行当
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
17.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下列关于苏轼在“词”领域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
B.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C.其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
D.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
18.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19.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贽的《焚书》《藏书》
20.
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A.康有为B.***C.孙中山D.陈独秀
21.
***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22.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
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
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
A.民权主义思想B.民族革命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D.发展实业计划
23.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24.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
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26.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②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我国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是(   )
①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28.
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29.
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A.1980年B.1970年C.1990年D.1973年
30.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3.选择题(共21题)

31.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3.如图中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i的值分别为6,8,0时,则输出的i=(   )

34.解下列方程组

{3x2y=62x+3y=17

{x3y2=3x6+y3=5

 

35.

 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lank#}1{#/blank#};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blank#}2{#/blank#}.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 {#blank#}4{#/blank#};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 {#blank#}5{#/blank#}(写一点即可).

36.

 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lank#}1{#/blank#};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blank#}2{#/blank#}.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 {#blank#}4{#/blank#};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 {#blank#}5{#/blank#}(写一点即可).

37.

 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lank#}1{#/blank#};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blank#}2{#/blank#}.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 {#blank#}4{#/blank#};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 {#blank#}5{#/blank#}(写一点即可).

38.

已知圆C:(x﹣ 32+(y﹣1)2=1和两点A(﹣t,0),B(t,0)(t>0),若圆C上存在点P,使得∠APB=90°,则当t取得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是(   )

39.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4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41.

计算:π-30+3tan60°-12+3-2

42.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

43.

如图所示的景观(金字塔)位于(  )

44.

在下列现象的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45.

在下列现象的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46.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时的排水量m=6.8×107kg,它以54km/h的速度匀速航行,受到的阻力f=1.0×107N,取海水密度ρ=1.0×103kg/m3,g=10N/kg,求:
47.

在欧洲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品是(  )

48.一元二次方程x2+2x﹣2=0的根的情况是(   )
49.

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50.

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51.{#mathml#}(x1)6x{#/mathml#} 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blank#}1{#/blank#}.(用数字作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