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那天,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
C.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小题1】对这篇散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小题2】本文前两段说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为什么在下文又说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小题3】作者在雨中展开了哪些与农业有关的想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4】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形象。
写完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比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小题1】对这篇散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悲欢离合总无情”,“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作者运用类比,表达出了相同的境界。 |
B.作者引用林黛玉喜欢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想表现林黛玉孤独寂寞的情怀。 |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表达出古今人听雨不同的感受。 |
D.作者运用时空转换的手法,把梦境与现实巧妙连接起来,做到了收拢有序,结构严谨。 |
E.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魅力,使全文幽默犀利,寓庄于谐。 |
【小题3】作者在雨中展开了哪些与农业有关的想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4】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形象。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小题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不属于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槽糕的发明”的原因的一项是( )
【小题3】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小题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
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
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槽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A.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
B.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
C.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
D.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
A.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 |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 |
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
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 |
3.名著阅读- (共1题)
8.
文学常识填空。
(1)《变色龙》是 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文中通过对警官
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1)《变色龙》是 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文中通过对警官
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4.语言表达- (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划线句将句子补充完整。
重庆因唱红打黑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昨日的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给予重庆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沧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风云;翻滚的川江波涛,___________。挥手之间,山城巨变。高峡平湖舒展开放胸怀,_________________。面貌重整,效率提速。重重迷雾散尽。热辣之都,民生之城。
重庆因唱红打黑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昨日的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给予重庆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沧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风云;翻滚的川江波涛,___________。挥手之间,山城巨变。高峡平湖舒展开放胸怀,_________________。面貌重整,效率提速。重重迷雾散尽。热辣之都,民生之城。
5.作文- (共1题)
10.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眼眸深处,有父母师长的谆谆教导,有莫逆之交的真挚友情。似清泉,清冽并且馨香;像咖啡,苦涩而又甘甜;似镜子,照亮你做人的尺码;似坐标,标示你前进的方向。
请以"眼眸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2)即将毕业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大部分时光在教室里度过。请你以“教室里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处可添词如:温馨、和谐、掌声、风波、矛盾、喧闹……)。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眼眸深处,有父母师长的谆谆教导,有莫逆之交的真挚友情。似清泉,清冽并且馨香;像咖啡,苦涩而又甘甜;似镜子,照亮你做人的尺码;似坐标,标示你前进的方向。
请以"眼眸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2)即将毕业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大部分时光在教室里度过。请你以“教室里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处可添词如:温馨、和谐、掌声、风波、矛盾、喧闹……)。
6.其他- (共1题)
11.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1990年1月22日建成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到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跻身中国十大机场行列,成为世界100强机场之一。①为满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重庆机场启动了建设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2010年底建成后,重庆机场实现了双跑道运行,②年旅客吞吐量大约3000万人次左右。拥有庞大的旅客吞吐量后,重庆机场又将目光投向了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③准备将其打造成连接全国各地乃至西部地区的航空中转枢纽,并最大限度发挥重庆旅游集散中心功能,④提高重庆航空及旅游业发展。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
(2)第②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990年1月22日建成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到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跻身中国十大机场行列,成为世界100强机场之一。①为满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重庆机场启动了建设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2010年底建成后,重庆机场实现了双跑道运行,②年旅客吞吐量大约3000万人次左右。拥有庞大的旅客吞吐量后,重庆机场又将目光投向了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③准备将其打造成连接全国各地乃至西部地区的航空中转枢纽,并最大限度发挥重庆旅游集散中心功能,④提高重庆航空及旅游业发展。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
(2)第②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