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惩罚(chéng) 默契(qiè) 踱步(duó) 钥匙(yào) |
B.骷嵝(kū) 震悚(sǒng) 猝然(zú) 掳去(lǔ) |
C.红妆(zhuāng) 白桦(huà) 赢弱(yíng) 山涧(jiàn) |
D.亘古(gèn) 屏息(bǐng) 镐头(gǎo) 污秽(huì) |
A.污言秽语 家喻户晓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
B.不期而至 耐人寻味 耀武扬威 徽不足道 |
C.祸不单行 不耻下问 以身作则 珊珊来迟 |
D.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诲人不倦 悲天悯人 |
A.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
B.我们的班主任口才真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
C.正是因为张浩同志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
D.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随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唐朝时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他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D.“铭”是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便是如此。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诃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 B.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下列对墙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文题中的“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祼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由缺少食物而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原文有删减)
【小题1】快速阅读全文,说说文题“生命的姿势”中“生命”的含义(提示:感知全文,可以从母亲、孩子两个方面来考虑)。【小题2】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3】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
【小题4】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