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湖北省随县5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65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8/22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D.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北海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2.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如图所示,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blank#}1{#/blank#}发生改变;二是力的作用是{#blank#}2{#/blank#}.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莱坞大片在这几年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通过各种方式来博得中国观众的欢心。
B.这位房产分析师认为,通过政府出面收购房源,可以使市场成交量在短期内得以拉升,给市场以“回暖”的预期,以刺激房市。
C.专家指出,针对前不久“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以便有效遏制通过网络散播流言这一恶劣现象。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批示。
4.东湖是贵港市著名的景点,在晴好的夏日,站在湖边可以看到平静的湖水中,有鱼在云中游,此时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blank#}1{#/blank#}像(选填“虚”或“实”),看到的云是由于光的{#blank#}2{#/blank#}(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发芽的时候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
B.这二、三年,全国质监系统对调味乳、发酵乳、配方乳、粮油、酒类、饮料……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C.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有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D.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6.小聪和小明通过实验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①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2N的弹簧测力计;②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③未标明质量的钩码若干个.

7.小聪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练习。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
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
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
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
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小题1】(小题1)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4分)
【小题2】(小题2)“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3】(小题3)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小题4】(小题4)相信你对母爱也有自己的理解,请用两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4分)
例句:
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慵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使你眼前一片青葱。
9.
议论文阅读《谈读书》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请选出对文段分析有错的一项()(3分)
A.“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了“粗读、泛读、精读”三种不同读书方法。
B.文段采用了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使说理更透彻、更充分、更令人信服。
C.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正面指出,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小题2】(小题2)以上选段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3分)

3.名著阅读(共1题)

10.
走进名著请写出各句中所涉及人物名字(3分)
(小题1)他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不决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小题2)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小题3)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
(小题4)  
(小题5)    
(小题6)

4.作文(共1题)

11.
14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