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65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8/15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
的瓦片。
C.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D.为贫困地区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科学仪器装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3.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在房间”中的“在”是介词。
B.短语“人民幸福”、“他跑步”、“今天星期一”、“国家富强” 的结构不相同。
C.“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不能忘记”。
D.“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蔡伦出生”。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B.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C.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B.我们应当选取那些有益于我们思想、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来读。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C.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D.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6.

原产于非洲的作物有(  )

7.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试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

③将滤渣过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

④向滤液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深层阅读赏析(共11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⑤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⑥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决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⑧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烛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又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⑨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⑩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⑪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⑫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⑬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小题1】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2分)
【小题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第②段中作者说“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第④⑤段中写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的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
(2分)
【小题5】标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3分)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旌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小题1】对这段文字的大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小题2】(小题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3.作文(共1题)

10.
写作展示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那一天,我
要求:①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笑、赢、震撼、醒悟、看见蓝天等;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有人发现了,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放在鸡窝里孵化了出来。于是,这只鹰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有一天,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危机过后,他问:“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伙伴们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哦,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羡慕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你生来就是一只鸡。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鹰度过了平庸的一生,像一只鸡一样平庸地死去。
这个故事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类似的故事?请结合上面这个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