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中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3(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65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9/18

1.选择题(共14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红色后代”毛新宇,在教育问题上,与他爷爷的观点一脉相承,***也一贯主张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B.北京奥运会上被寄予厚望、众望所归的110米栏卫冕冠军刘翔,因为脚踝严重的伤势,在预赛的第一轮就宣布退赛,震惊了举国上下。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B.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知识归类,化整为零,注重训练。
C.事故调查结论表明: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施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D.艺人过去遭白眼,如今却受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B.我想知道《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当初创办的初衷是什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C.中华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D.城乡医疗保险大概分三种类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4.

李贽说:“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据此可知李贽(   )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从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的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
②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③那看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草叶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6.

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7.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8.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9.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10.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

11.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捕蛇者说》揭露了 苛捐重赋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B.江奈生· 斯威夫特,英国小说家,他的《格列佛游记》 以完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格列佛游历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故事.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C.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 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D.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表”是文体名称。
12.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13.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14.

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最终被驱逐出去,主要是因为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15.
(题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清淡出尘
马国福
①某夜,独坐窗前,孤寂之时,伴一壶淡茶,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清代学者朱锡绶在《幽梦续影》的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好诗如清风,佳句似佳茗,细细玩味,顿觉心清气爽。遂把这几句箴言发给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很快给我回了四个字“从容入世,清淡出尘。”
好个“清淡出尘”!它恰似一轮窗前明月,朗朗映我心;宛如一剪河堤绿柳,映辉蓬壁;就像一缕三月清风,一扫胸中烟尘,荡尽内心浮躁。
③在尘世中奔走追逐的我们,从容入世不易,清淡出尘更难。练达这样的胸襟和淡定之气,需要多少豁达,需要多少磨炼啊!每天,我们在纷繁的生活中困顿着、烦恼着、矛盾着、徘徊着、计较着,越是计较烦恼越多,烦恼越多,牵绊越多,牵绊越多,达成至高境界的可能性越小。不少人希望自己生命的底色有大红大紫的那份绚丽荣耀,有大富大贵的那份体面奢华。殊不知,生命这枝莲花越是涂靡艳丽,越接近凋谢零落,人红得发紫的时候,就是走向低谷的关头,一旦拥有的东西,已经接近失去的边缘……唯有清淡如菊的生命之花,才淡然于人生花园的角落,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份持久的芬芳和色彩。
④ 绚丽之色、富贵之气、理想之光,说到底是人的一种或近或远的欲望。常常觉得,生命就是一场为了终极目标而不断前行的船只,远方的岛屿、路上的渡口、理想的彼岸,蕴藏着许多诱惑。人,就像一只船,我们中间,大多数人是一只被劫持的船,被自己的欲望劫持的船。我们眼里只有目标,只有彼岸,只顾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而全然忽略了船岸边弱柳扶风的闲情雅致,天空飞鸟裁减云朵的曼妙情怀,远山峰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人生的初衷一旦偏离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惑,很可能我们到头来收获的是一把眼泪,一声被暗礁伤害的叹息。有时候,常常听有的人感慨自己活的很苦很累,我想,苦也罢,累也罢,都是咎由自取。因为,一个人如果顾虑太多诱惑,心境就会变得很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和劳累。所以,我们最终的结局就孕育在生命这场无常的航行当中自己对人生所抱持的态度当中。
⑤素食、独窗、默坐、读书,都是淡淡的雅致;而繁华、烟云、幸福、财富、目标都是浓浓的欲求。炫目诱人的东西最容易沾尘蒙灰,清淡疏朗的空间很利于拂尘荡灰。在沾尘蒙灰与拂尘荡灰之间的距离中,蕴藏着人性的许多色彩,或炫目,或平淡,我们痛苦的根源在于为了那些缤纷炫目而逾越了清淡和浓烈之间的距离。很喜欢佛家赵朴初老人的一首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我觉得赵老的这种胸怀就是一种清淡。返朴归真的一把素壶,足以领略乾坤风云,气定神闲的一杯淡茶足以让人忘尽世间浮华。七碗生风,一杯忘世。这是禅的意境,是清淡,是超然。
⑥清淡上路,心中的烟尘少了,没有过多的心机,胸怀因此变得博大,一切因为放不下、得不到的物什引起的重负变轻了,步履因此轻松,心胸因此豁朗。得天独大,天马行空,我心自由,生命从容。
⑦在自然界,千帆过尽,繁花过眼,草木山川枯荣自如,只剩下水天一色,这是大地的超然淡定;在我们的内心,千金散尽,光阴远逝,生命由薄变厚,由厚变薄,这是生命的淡定超然。
⑧清水洗尘、淡菊养神。我们的周围,散布着许多灰尘,或物质的,或精神的。奢华升虚浮,心灵容易蒙垢;清淡滋超然,性情长久洁净。
⑨一粥一勺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淡到极至,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透彻。这未尝不是活着的一种至高境界。“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既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修心、修身、修口的最高境界。人生百态,岁月如梭。顺逆、好坏、善恶等等相互交织、彼此依存,犹如太极阴阳,此削彼涨,但浑然一体。我们只有做到胸怀太极,置身其外,以平和的心态不断激发人生轨迹积极向上的一面,不断调整内因、外因的联动,才能更好的促进事物的更新与发展,才能使人生中偶尔出现的插曲、花絮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⑩清淡是生命的内定力,仰仗这股超然之气,我们内心的岛屿必将是一番劲风过后碧空如洗、云白风轻的曼妙气场。就让清淡出尘成为生命最从容的姿态吧。
【小题1】(小题1)文中第②段加点句子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3分)
【小题2】(小题2)为什么生命这枝莲花越是涂靡艳丽,越接近凋谢零落呢?为什么大多数人是一只被劫持的船?(4分)
【小题3】(小题3)你认为第⑨段中的加点句子是否称得上至高境界?谈谈你的理由。(3分)
【小题4】(小题4)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将怎样“就让清淡出尘成为生命最从容的姿态”呢?

3.名著阅读(共1题)

16.
名著阅读。
请从下列形象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完整地叙述出相关内容,再简要地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选项:⑴猪八戒   ⑵汤姆索亚   ⑶唐僧   ⑷孙悟空
示例:[人物情节]范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武昌起义后,范爱农热情地做了监学,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后来学监的位置也被孔教会的校长设法去掉了。
[我的思考]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
[人物情节]
[我的思考]

4.语言表达(共1题)

17.
[图画解读]品读下边的漫画,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述漫画所反映的内容。(2分)

5.作文(共1题)

18.
大作文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能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