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B.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的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以最优秀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
C.漫步在古运河秀水河畔,徜徉在瘦西湖亭阁之间,人们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
A.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
B.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
D.中秋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传达了当时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他曾经回忆说: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我参加的学习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这是精神会餐。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①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的喜剧之一。 |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jí到几近荒凉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
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2)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A (有时、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B (竟然、依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C (破格、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3)可以这样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4)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5)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
(7)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8)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考上云南大学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9)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10)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起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11)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小题1】(小题1)注音,写汉字(2分)
贫jí()颓废()
【小题2】(小题2)语境,运用词语:(3分)
(1)根据文意,从第(2)段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它前面的空白处。
A______ __ B_____ ___ C___ __ ___
(2)文章第(8)段划线处描写“我”的情形可以用一个成语“________”来形容。(1分)
【小题3】(小题3)在第(10)段中有“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这样一句话,这里“奔跑着”指
什么?“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具体指什么?(2分)
答:
【小题4】(小题4)如果将第(7)段“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
地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你认为它们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小题5】(小题5)文章第(5)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6】(小题6)第(9)段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的话语。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父亲当时会怎样以风
车为例去启发儿子感悟生活哲理的,将父亲的话补充完整。(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分和具体的情境)(2分)
答:
【小题7】(小题7)青春年少的你一定也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希望的风车”,它是什么样的呢?你又是怎样让
它转动起来的?请用生动的笔触将它写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2分)
答:
人体的色彩科学
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试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红色包封的比白色包封的盒子重。
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试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它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
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天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优惠价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天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天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小题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1分)
【小题2】第③段中加线句前后两个分句能否互换?为什么?(2分)
答:
【小题3】第④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直接说明了什么内容?(2分)
答:
【小题4】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杠铃应是什么颜色?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3.作文- (共1题)
【小题1】_____ 的日子
【小题2】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回忆,有向往;有烦恼,也有快乐;有失去,也有收获。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其他- (共1题)
材料一 对某区一所中学九年级(3)班5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家长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自得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 在某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十二星座解说、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着网页。
材料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分)
(1分)
(1分)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